屋子里的變化——
推掉土坯建磚房,拆掉土炕搭板床
2019年春節(jié)前,阿卜來提·圖拉克有喜事——房子全新裝修完畢,家具全部更新。
曾經(jīng),3畝土地是阿卜來提·圖拉克一家的全部收入來源。父親常年患病,一家人生活困難。“那時候,全家人就擠在一間簡陋的土坯房里,門口就是棚圈和村里唯一的那條土路,下雨天只能蹚水進屋。”
2014年底,當?shù)貑涌拐鸢簿庸こ?,阿卜來提一家搬進了85平方米的新房,干凈的地板,明亮的窗戶,還通上了清潔的自來水。這兩年,日子越過越紅火,阿卜來提又給房子來了個提檔升級。
屋里的變化也不小。“看,咱們坐的是三合一組合式沙發(fā)。”阿卜來提像變戲法一樣向記者演示,“現(xiàn)在是沙發(fā)茶幾,往茶幾上加一層就變成了餐桌,把沙發(fā)兩邊折疊的木板展開搭在茶幾上就變成了床,舒服得很!”
生活條件改善了,生活方式也在變。2017年以來,喀什地區(qū)開展“倡導新風尚、樹立新氣象、建立新秩序”為主題的“三新”活動。
“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和提升,是脫貧致富的重要內(nèi)容。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脫貧致富的必要條件。”托克扎克鎮(zhèn)黨委書記許文杰說。
“越來越多的村民拆炕用床、添置沙發(fā)、改廚改廁,積極向現(xiàn)代文明生活方式轉(zhuǎn)變,大伙兒的精神面貌跟以前也不一樣了!”申德英說。
走進布艾吉爾·亞尼塔克家,她正和兒媳婦阿吉古麗·托合提坐在板床上縫制新桌布。
“剛嫁過來時,一家人還都一起睡在土炕上,又擠又不方便。”說起這些,阿吉古麗有點不好意思,“2017年家里把炕換成了板床,2018年又蓋了新房子,我們都有了自己的臥室。我還開了一個美容美發(fā)店,生意很不錯!”
腦子里的變化——
政策好加人努力,“要我脫貧”變“我要脫貧”
“孩子上學是免費的,老百姓看病有醫(yī)保,建房也有補貼。”說起黨的惠民政策,86歲的老黨員奧布力·阿西木如數(shù)家珍。
奧布力是阿亞格曼干村的老支書,有64年黨齡。“我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知道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黨的恩情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奧布力經(jīng)常義務(wù)為鄉(xiāng)親們宣講黨的方針政策。
“最窮的時候,口袋里只剩下200元。家就是一間土坯房,只有一張地毯、一個氈子,連做飯的爐子也沒有。”37歲的阿卜杜熱伊木·蘇來曼說,2016年底,他承包了15畝地和6個拱棚,種植特色蔬菜。“2017年市場行情好,白菜能賺五六萬元,蓋房子的貸款就能全部還清了。我希望學習更多的種植技術(shù),承包更多的拱棚,讓日子越過越好!”
“政策這么好,只要肯吃苦,不愁沒出路!”阿布都克熱穆同樣深有感觸。2015年底,他承包了6個拱棚,種植蓮花白、豇豆、大蒜等蔬菜,一年收三茬,純收入在2萬元以上。阿布都克熱穆還有一身瓦匠手藝,一天能掙300元左右,一個夏天就能賺上兩三萬元。
利用靠近疏附縣城的區(qū)位優(yōu)勢,阿亞格曼干村發(fā)展特色種植,打造縣城的“菜籃子”。從2015年底開始,村里陸續(xù)建起154座蔬菜拱棚,村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寫在安居房的院墻上,也寫進了村民們的心坎里。“跟以前不一樣了,大家都忙起來了!”68歲的老黨員阿布都克熱木·依明感慨。
“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jié)合起來。”許文杰說,通過普通話、技能、法律等一系列培訓,村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思想上也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zhuǎn)變。
“總書記那天來我家的時候,瓜果還沒有熟。我請總書記在果子成熟后來嘗一嘗,總書記高興地說‘好,我想到時瓜一定很甜、很好吃’。”阿卜都克尤木說,“希望總書記再來我們村,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嘗嘗我家種的瓜果!”
延伸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作為推動黨中央治疆方略落地生根、實現(xiàn)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關(guān)鍵舉措,走出了一條具有新疆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確定南疆四地州22個深度貧困縣及所轄192個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1962個深度貧困村和162.75萬貧困人口,將其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大力實施特色產(chǎn)業(yè)帶動、轉(zhuǎn)移就業(yè)、易地扶貧搬遷、突破瓶頸制約等8個專項行動;圍繞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實施邊境扶貧、基層基礎(chǔ)建設(shè)兩個專項行動。發(fā)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常態(tài)化開展感恩教育、民族團結(jié)聯(lián)誼等活動,深入推進“去極端化”教育,破除“等靠要”思想。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6日 0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