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疏附縣阿亞格曼干村——
政策暖心人勤快 瓜果蔬菜四季香(總書記的深情牽掛——來自貧困鄉(xiāng)村的精準脫貧故事)
本報記者 汪曉東 周小苑 阿爾達克
我這次來,就是要看中央惠民政策是不是深入人心。我們黨的一切政策,都要圍繞合民意、惠民生來制定和落實。
——習近平
隆冬時節(jié),阿布都克熱穆·卡德爾家的拱棚內溫暖如春。“蓮花白剛剛豐收,大蒜也已種下,應該能賣個好價錢!”看著抽新芽的蒜苗,阿布都克熱穆喜上眉梢。
阿布都克熱穆家所在的阿亞格曼干村,位于新疆喀什地區(qū)疏附縣托克扎克鎮(zhèn)。2014年4月28日上午,在新疆考察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看望干部群眾。總書記表示,我這次來,就是要看中央惠民政策是不是深入人心。我們黨的一切政策,都要圍繞合民意、惠民生來制定和落實。
“我要向總書記報告,2016年我已經脫貧啦!黨的政策亞克西!”同阿布都克熱穆一樣,阿亞格曼干村24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于2016年底全部脫貧。
當年,村民佧伍力·麥麥提索興用維吾爾族傳統(tǒng)樂器艾吉克拉起樂曲《最美還是我們新疆》,習近平總書記祝村民的生活就像這樂曲表達的意境一樣美好。4年多前的祝愿,如今已變成現實。
院子里的變化——
庭院種植增收快,掃把“掃”出致富路
“那天在門口,我給總書記敬獻我們維吾爾族款待貴賓的小花帽,他高興地戴上了。”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4年多前到他家做客時的情景。
“總書記察看了我家的起居室、廚房、牛羊圈、果園、農機具,詳細了解生產生活情況。”阿卜都克尤木記憶猶新,“總書記說,看到我家生活有這個水平很高興,希望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要我們把孩子教育好。”
4年多來,阿卜都克尤木的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時家里養(yǎng)了兩頭牛,現在養(yǎng)了17頭牛、11只羊、120只鴿子;牛羊圈以前連著生活區(qū),現在生活區(qū)、種植區(qū)、養(yǎng)殖區(qū)分離,整潔衛(wèi)生;菜地里新建了拱棚,西瓜、草莓、核桃、杏、茄子等瓜果蔬菜四季飄香。
“別看我們這個院子不大,一年的收入有三四萬元呢!賣一頭牛至少能賺3000元,一年出欄兩次。2016年,我的家庭總收入才1萬元,現在超過7萬元。”掰著手指算起收入賬,阿卜都克尤木很有底氣。
“阿亞格曼干村人均耕地不到1畝,但村民的庭院就整理出了六七百畝地,發(fā)展庭院經濟大有可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黨校駐村工作隊隊長、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申德英介紹,縣里給181戶貧困家庭每戶補助5000元,用于發(fā)展庭院種植養(yǎng)殖,僅此一項,每戶年均增收1000元。
在阿亞格曼干村瓦日斯手工藝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做好的掃把堆到了屋頂,收貨的卡車等在屋外。
喀迪爾·艾沙和妻子茹仙古麗·阿卜杜克熱木手腳并用,只用十幾分鐘時間,就做好了一把由高粱稈兒編制的小掃把。“我們倆農閑時每天在這里工作6個小時,一天能做40把,一把掃把凈賺5元,一個月下來就是6000元。加上家里養(yǎng)的牛羊和地里種的蔬菜水果,年收入超過5萬元?,F在的生活,真是做夢也沒想到!”茹仙古麗越忙越帶勁。
“瓦日斯”意為“傳承”,在當地,扎掃把是個傳承百余年的手藝。如今,57戶貧困戶通過加入合作社,戶均增收1.5萬元,小小掃把“掃”出一條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