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皮影戲作為一門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出現(xiàn)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影人在藝人的操縱下靈活舞動,“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藝術形象躍然幕布之上?! ?/p>
在山東濟南,有一個李氏家族,他們世代致力于皮影戲的傳播與發(fā)展,讓濟南皮影一度成為泉城的一張名片。濟南皮影傳承到第五代,出現(xiàn)了第一位“女掌門”,她就是85后姑娘李娟。她的堅持和不懈努力為濟南皮影注入了新的生命,融入了新的時代特征,也讓世界認識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 ?/p>
世代傳承:耳濡目染練就扎實基本功
濟南皮影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最初是由李娟的高祖父李克鰲帶到濟南的。他的到來讓皮影從遇到紅白喜事才會進行表演的特殊職業(yè),變成了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一種娛樂項目。李克鰲的兒子李福增、李福祥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同樣也是演出皮影戲的好手。1955年,他們還把皮影戲演到了中南海懷仁堂。此后,濟南皮影名聲大噪,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濟南皮影傳到第三代,也就是李娟的爺爺李興時這里時,又有了新的特征。以前的濟南皮影也叫“兩人忙”,其中一人負責所有的表演形式,另一個人只擔當鑼鼓伴奏。李興時經(jīng)過多年的積累,自創(chuàng)了一人一臺戲的表演形式,腳蹬鑼鼓,雙手操作皮影,嘴里還能邊說邊唱。1982年,他表演的十集皮影戲連續(xù)劇《西游記》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同時也傳播到了東南亞地區(qū),再次把濟南皮影推向了一個高峰?! ?/p>
皮影是一門綜合的學問和技術,繪畫、設計、唱念做打的能力一樣也不能少。出生于曲藝世家的李娟從懂事起就開始接觸皮影。那時爺爺經(jīng)常會拿出一些影人來擺弄,自己唱一唱,他對皮影的熱愛給李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娟在制作影人。本人供圖
爺爺對李娟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每天都會給她布置很多任務,比如每天都要畫一幅畫、練習剪紙。后來李娟又開始畫九宮格,畫完還要給爺爺講故事。此外,練習說評書、山東快書和相聲對李娟來說也是家常便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繁雜的訓練讓李娟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為日后的皮影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p>
爺爺演出的時候,李娟經(jīng)常給他打下手,爺爺?shù)呐_風、表現(xiàn)力、對待藝術的執(zhí)著和敬業(yè)精神深深感染著她。直到現(xiàn)在,她在演出時還會不自覺地去模仿爺爺。在爺爺?shù)挠绊懴?,她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上了這門獨具特色的藝術?! ?/p>
臨危受命:義不容辭勇當非遺傳承人
兒時的李娟雖然喜歡皮影,但卻從未想過會把傳承皮影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yè)。她在大學學習的是兒童英語教育專業(yè),最初的夢想是創(chuàng)辦一家兒童英語幼教機構。在她畢業(yè)的那一年,濟南皮影開始受到關注,正是需要傳承人的時候,可此時的李興時年事已高。不愿看到爺爺因年齡問題放棄自己熱愛的行當,李娟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自己的夢想,全職幫助爺爺傳承皮影。2008年,濟南皮影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第二年,李興時也被評為國家級傳承人,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p>
2011年,一次突發(fā)事件徹底改變了李娟的人生軌跡。李興時因為趕著印劇本不慎摔傷了腿,休息了半年的時間。為了不讓爺爺擔心,李娟臨危受命,代替爺爺進行演出。以前只演配角的她為了能盡快熟悉爺爺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到醫(yī)院陪護爺爺,剩下的時間都用在了排練節(jié)目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原定的節(jié)目如期上演。這是李興時第一次在家里看到自己的后代進行演出,當時的他激動得熱淚盈眶。從此以后,傳承皮影戲的重擔就正式落到了李娟的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