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嫦娥四號研制團隊——
上演“月球接力”
聲音“需求萬變,努力不變”
“新賽道”上,信心十足的“玉兔二號”,上演了一出完美的“月球接力”。
作為備份星,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本是一對“雙胞胎”。當“三姐”圓滿完成任務后,原本只是替補隊員的“四姑娘”被賦予了新的任務。
握緊“接力棒”,踏上“新賽道”,自信從容的嫦娥“四姑娘”開始全力奔跑。
自信的底氣,源于無數次的錘煉與考驗——
作為嫦娥四號設計研制的主力“教練員”,航天科技集團嫦娥四號研制團隊深知,月背環(huán)境更復雜、地貌狀況更苛刻,他們一刻也不能松懈。
嚴苛的“教練員”,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運動員”。在科研團隊的精心設計與研制改進下,如今身為“主力前鋒”的她從“替補隊員”已經脫胎換骨。
“新賽道”看似風平浪靜,實則險象環(huán)生。“廣寒宮”的夜晚,溫度最低能降到-180℃。為了讓“四姑娘”順利度過“寒冬”,研制團隊大膽創(chuàng)新,巧妙配置了同位素熱源為設備供熱。
看似簡單的配置,離不開他們背后的付出。在巡視器主結構生產過程中,僅是與移動分系統(tǒng)相關的外協(xié)產品,就有數十種。
“需求萬變,努力不變。”結構分系統(tǒng)主任設計師張武帶領團隊無數次進行試驗和測試。為了追求頂板熱控效果和質量的完美,他們就要對庫房中的200多張鋁蒙皮毛配件進行嚴格篩選,力求產品不留瑕疵。
選好材料,制成“衣裳”,為她在太空中遮風擋雨,支撐起一道安全屏障。為了編織“衣裳”,副總設計師張玉花帶領團隊,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12類144項試驗總結,詳盡答復了20多位專家針對系統(tǒng)提出的上百個問題和建議,完成了“探測器總體組”和“著陸與安全分離組”兩項獨立評估測試。
發(fā)令槍響的時刻終于到來。那一刻,“教練員”與“選手”都繃緊了神經。為了“終點沖刺”,他們必須確保各階段測試工作順利完成和萬無一失。發(fā)射場階段的工作是嫦娥四號上天前嚴把質量的最后一關,為了提升預想問題和各項工作的深度,試驗隊員不斷創(chuàng)新思維、相互啟發(fā),確保嫦娥四號各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
當嫦娥四號優(yōu)雅地登上月背,嫦娥四號研制團隊成員們,終于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與激動。比賽正式開始,嫦娥四號拉開精彩探月的帷幕。
嫦娥四號的奔月路,何嘗不是研制團隊的逐夢之旅?在這場逐夢太空的接力賽中,“玉兔二號”順利接過老選手“玉兔”的接力棒,朝著“探月夢想”邁出了一大步。
(稿件由解放軍報記者張新、韓阜業(yè)、通訊員占傳遠、曾梓煌、薛子康、張石水、王玉磊、宋星光、馮鴻嘉綜合采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