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新時代
上一年,中國有1063.1萬對情侶在法律上決定與對方共度一生。
這些新人買好戒指,挑選婚紗,一起置辦大紅床單、努力減肥、確定在婚禮上使用真花還是假花,然后在部分陌生親戚的見證下,二人發(fā)誓,絕不出軌,無論一貧如洗還是身患絕癥,都不會影響他們永恒的愛與忠貞。
其中有一部分人從新婚到老夫老妻,“忍住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溫格⋅朱利《幸福婚姻法則》),直到有天一人離去,再也聽不到對方的鼾聲。
另一部分人,去年的精確數(shù)字是437.4萬對,決定結束婚姻。2013年到2017年,我國的結婚率從9.9%降至7.7%,離婚率則連續(xù)16年上升,至去年的3.2%。
中國單身男女人數(shù)已近2億,超過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鄰居不過是門牌上的一串數(shù)字。
這是全球蔓延的趨勢:英國結婚人數(shù)跌至近150年來最低;法國每3戶人就有1戶是單身;德國柏林獨身人口達到54%;日本30多歲男青年未婚率為47.1%,女青年為32%;16歲以上的美國人約有50.2%的人是單身。
婚姻正從一種普世價值變成純粹個體的選擇。一些與“婚姻”打交道的專業(yè)人士,見證著婚姻這一古老制度的新時代光景。
“吵架最多的往往是辦結婚的”
北京市朝陽區(qū)婚姻登記處坐落在十字路口的一角,羅馬柱鼎立。若是黃道吉日,情侶們一步步邁上臺階,奔向幸福的玻璃門。
一進大廳,一根大圓柱上吊了許多心形許愿卡,集合了世上對婚姻的美好期待。“祝福我們長長久久”“相愛一生,不離不棄”“早生貴子,幸福滿滿”,還有“一輩子只來這一次”。
張笑迎是北京市朝陽區(qū)婚姻登記處的副主任,從22歲起就在這工作,工作16年以來,見過明星、生意人、殘障人士和許多普通人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每間登記室都鋪著紅色的地膠,墻上掛著國徽。登記員穿制服,有套標準用語,不會對一進門的人問“辦結婚還是離婚”,而是“需要辦理什么業(yè)務”。
雖然大多數(shù)情況下,兩人一進門,張笑迎就能看出是辦結婚還是離婚。“結婚都是手拉著手,高高興興進來的;離婚的表情清冷一點,有的不會同時進來,一個先進來,一個后進來。”
“同學都說我的工作真好,天天吃糖。”張笑迎說,“其實也有讓人大跌眼鏡的故事,來這里吵架最多的往往是辦結婚的。”
比如,興沖沖趕來領證,男士沒帶身份證,女士的臉立馬黑了。
張笑迎曾遇到過一對新人,男的對女的說,“你給我跪下,求婚,我才簽字”。“雖然可能是開玩笑,但在這樣的場合,還是覺得他對女方缺乏尊重。”
這些年,她感覺最大的變化是人們對婚姻登記越來越重視。以前人們通常認為辦喜酒才是婚姻的起點,如今領證也同等重要。經常有女孩戴著白頭紗來登記,也有人穿莊重的小禮服。登記照也變得更精致,有人花520元拍一張紅底的合影,“過去穿個藍背心,相片質量也差,一擦就掉色。”
因為信奉好日子,在例如2008年8月8日、2009年9月9日、2013年1月4日這樣的時間,登記處要從0點開始對外辦公,疏解排隊的長龍。
很多人帶來了父母,幫著排隊、拎東西、背包、拍照、捧花。“結婚登記代表你真的長大了,脫離了原生家庭,但有的父母習慣替兒女代勞。”
這與西方的傳統(tǒng)不同。張笑迎有次聽到登記室里的掌聲和笑聲。原來是一場涉外登記,女士穿了婚紗,20多個親朋好友沿著登記室門口兩側排開,歡呼、唱歌、造勢,氣氛熱烈,“像個小派對,讓人感覺很愉悅”。父母也到場了,穿著西裝和小晚禮服,恭喜新人。
“中國人結婚很不一樣,在我們的辦喜酒流程里,給家長倒茶、磕頭、改口、家長講話等,更多是讓新人感受到角色的轉變,又有了一對爸媽,要孝敬雙方父母。”
來登記的人千姿百態(tài),有的年紀不輕,“看起來像搞科研的”,不善言辭,肢體語言不豐富,“在穩(wěn)重和冷漠之間”。有位軍人在頒證儀式上哭了半天,兩個人對視,握著手,刷刷地流眼淚,“真跟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可能聚少離多,真的很不容易。”
還有電視劇般的劇情。一次,有位男士突然推開門,大喊“豆豆你不要跟他結婚,你不愛他,你是愛我的”。所有窗口的人都齊刷刷盯著他。女主角站著沒說話,最后這婚真的沒結成。
也有男士全程不說話,當?shù)怯泦T詢問是否自愿時,男士回答,“她愿意就辦唄”。“這種不能正面回答,不代表自愿的狀態(tài)下,我們一般不受理。”
在給無數(shù)個結婚證敲上鋼印之后,張笑迎自己結了婚。她當時想,如果沒做過登記員,自己一定會很興奮,也很害怕。“我們主任給我辦的,看過那么多結婚證,打印了自己和愛人信息的紅本,還是獨一無二的。”張笑迎把紅本夾在書里,怕受潮,也怕邊角翹起。
自從做了這份工作,張笑迎說自己對婚姻看得很透,“我們能認識到交朋友是交朋友,過日子是過日子”“沒結婚是兩個個體,結了婚還是兩個個體”。這里的登記員沒人離過婚,“我們對結婚看得不那么興奮,對離婚也看得不那么消極。”
用9年把《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管理”刪了
奧斯卡⋅王爾德言,“什么是離婚的主要原因?結婚。”婚姻登記處的B面屬于傷心者。張笑迎剛工作時,辦理離婚登記,和一個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關在一個房間里,“環(huán)境是很尷尬的。”
過完節(jié)離婚會增多,人們?yōu)槿フl家過節(jié)而爭吵。周一的離婚業(yè)務也多,矛盾常發(fā)生在周末,也與辦理后續(xù)手續(xù)有關。翻看離婚人士的結婚證,很多都是在“好日子”領的證。2008年8月8日領證,在10月就有離婚的。“一些人被浪漫的氛圍推著,沒想清楚就領了證。”
分手那日,有人一進門就哭天抹淚,往往是真的不想離;有的男人吼著“你離不離,不離我走了”,也可能是不想離婚的托詞。還有人到了最后簽字的一刻反悔,說不想離婚。
有人吵得天翻地覆,朋友眾人一頓勸說,要拉回去,告訴登記員“甭給他倆辦離婚”。但當事人態(tài)度堅決,“這婚必須今天離”,這是個人權利,登記員只能照辦。最后二人又來復婚。
兩位上了歲數(shù)的人走進登記室,拿著年代久遠的結婚證,滿頭白發(fā)的女士不發(fā)一言,低頭盯著手機;男士有點拘謹,從牛皮袋里扯出一堆證件,那可能是幾十年婚姻的證據。如今坐在一張桌子前,全程無交流,“兩人淡如水,坐在那,誰也不愿多跟對方說一句話,這種最不好調解。”張笑迎說,兩人之間的火熄滅了,燃不起任何激情,那是真沒有感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