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習近平十年三下深圳 傳遞的信號有何異同?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電 題:習近平十年三下深圳 傳遞的信號有何異同?
作者 鐘三屏
“再一次來到深圳,再次來到廣東,我們就是要在這里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月24日在深圳市說的這番話,這兩日迅速刷屏。
深圳,歷來被視為中國的改革地標,中國領導人每一次在深圳的視察和講話,在外界看來都具有指標意義。近日,習近平再次踏上南粵大地,先后來到珠海、清遠、深圳、廣州等地進行調研。因時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特殊時點,習近平此次廣東考察,尤其是深圳之行備受關注。
加上此行,最近10年,習近平先后三次“南下”到訪深圳。從這三次深圳之行中,人們都可以讀出一個同樣的關鍵詞——“改革開放”。
同時,因應時間節(jié)點、國際國內環(huán)境的變化,習近平的幾次深圳行,又有著不同的著墨點,回應著時空背景變換之下世界的不同關切。
2008年7月,正值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期間,專程去到深圳調研。深圳恰是在中共廣東省委時任書記、習近平父親習仲勛的首倡和主導下,成立的中國首個經濟特區(qū),也是推開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窗口”。

資料圖:2012年12月7日至1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省考察工作。這是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蘭紅光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2012年12月,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首次離京考察,習近平再赴廣東,首站便來到深圳。在鄧小平“南巡”20周年之際,習近平的深圳行,不僅表達了堅定改革的信心,更是為實現(xiàn)十八大深化改革目標尋找突破口。曾親歷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的四位廣東改革開放親歷者,陪同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向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海外的觀察家認為,此舉意在展示中國領導人將拿出鄧小平當年辦特區(qū)和“南巡”的勇氣,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推上一個新臺階。
在那次考察中,習近平提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他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正是以此次深圳之行為起點,對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設計,相關領域的各項改革漸次展開。
2018年10月,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前夕,習近平又一次來到廣東、踏足深圳,他再論改革開放,針對時與勢,向世界傳達了一系列清晰信號。

資料圖:俯瞰深圳鹽田港。 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