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初,當年21歲的李青霞抱著“打工賺錢幫忙養(yǎng)家”的目的,從老家來到廣東惠州。采訪中,她向記者講述起南下打工前在老家的生活。“我家在湖北咸寧市崇陽縣農村,姐妹六個,家里非常窮,真的是餓過肚子的。在這個環(huán)境中長大,我們姐妹都非常乖,放學回家一放下書包就幫忙干活。”李青霞說,即便如此,家庭壓力還是很大。高中還沒畢業(yè)的那一年,她母親生病了,身為老大的李青霞只得停學,先在家里幫忙干了一年農活,后來跟著親戚到了武漢打工,在一個招待所當服務員。
一年后,李青霞偶然聽說有一個廣東惠州的酒店來武漢招工,月工資500~800元。“我當時在招待所只有80元,這個工資聽起來很吸引人。”于是她報名并通過了招工考試。
1994年1月的一天,李青霞一行40多個女孩子來到了廣東惠州的一家賓館,她仍然做她的老本行——客房服務員。拿到第一個月的500元工資,李青霞興奮異常,“我們吃住都在酒店,又有工作服,聽說外面治安環(huán)境不好也不敢多出去,所以花費比較少,第一個月的工資我只留下100元錢,其余的都寄回了家。”
做客房服務員兩年后,認真能干的李青霞被提拔為客房部部長,此后,她又跳槽到另一家三星級酒店,最后又踏上了深圳的土地,一直從事酒店服務行業(yè)。

2018國慶黃金周期間,李青霞帶著合作社農產品參加在河源市客家公園西門舉行的精準扶貧展銷會。
就是在惠州打工期間,李青霞遇見了老家在廣東河源、同在惠州工作的丈夫,20多年后,向記者回憶起兩個外鄉(xiāng)年輕人相識相戀結婚的經(jīng)過,李青霞滿臉幸福。
同是在20世紀90年代,四川人胡小燕的外出“打工夢”也終于實現(xiàn)。

首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右)在車間工作中。
1974年出生于四川廣安農村的胡小燕,16歲初中畢業(yè)后在家務農,當過兩年幼兒園老師。對于胡小燕“外出打工”的想法,起初父母并不同意,直到1998年,已經(jīng)結婚生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胡小燕終于下定決心前往廣東打工。第一次出遠門的她,跟著妹妹和妹夫花了三天三夜到了佛山。
據(jù)公開報道,那一年,像胡小燕這樣的外出務工人員,僅四川省就有800多萬人。
回想起當年外出打工的目的,胡小燕說:“很簡單,因為老人治病欠下兩萬元的債務,就想出來打工掙錢還債。”抵達佛山,胡小燕就進入了瘋狂找工作模式。胡小燕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流水線工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工資只有幾百塊錢,但這也比在老家種地一年的收入還要多。”
2002年6月,胡小燕在丈夫的介紹下應聘進入新明珠建陶工業(yè)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普通分級員。2004年,她所在的陶瓷廠因擴建要選用人才,胡小燕抓住機遇,從流水線工人走上了車間管理崗位。她一人負責招工、培訓、考核、生產等環(huán)節(jié)。“有時候凌晨4點鐘起床,5點鐘到車間,到晚上11點還在車間。有次老家的女兒生病情況危急,但剛好我負責的一條新窯要投產,為了生產順利,我只好狠心堅守在車間。”
像無數(shù)背井離鄉(xiāng)的農民工一樣,胡小燕把汗水灑在打工的城市,也獲得了屬于自己的“軍功章”。2006年、2007年,她先后獲評三水區(qū)“十佳外來工”、佛山市“十佳外來工”。2009年7月,講述打工妹故事的電影《所有夢想都開花》上映,劇中女一號的故事就有部分取材于胡小燕的經(jīng)歷。
首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誕生
她們經(jīng)歷了在時代大潮中拼搏的辛酸苦辣和幸福甜蜜,所以能夠更敏感、更深刻地體察生活、珍惜生活。
作為“時代幸運兒”的她們,在成為人生贏家多年后,仍能俯下身子,傾聽弱勢群體的聲音,反映他們的訴求,為更多人做更多實實在在的事。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fā)展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機遇的過程。而機遇總是青睞時刻做好準備的人。
“我常說我真的是時代的幸運兒。”2008年,機遇再次降臨到胡小燕頭上,廣東省第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在廣東度過十年打工生涯的胡小燕為全國人大代表,她因此成為我國首個從農民工隊伍中選舉產生的全國人大代表。廣大農民工的工作、生活、醫(yī)療、教育等問題,都冀望通過這個代表找到“發(fā)聲口”。

2008年3月,胡小燕(中)等三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2008年3月,作為首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和來自上海的朱雪芹、重慶的康厚明一起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作為兩億多農民工群體的代言人,胡小燕五次參加全國兩會,一共提了20個建議,議題包括欠薪入罪、醫(yī)保轉移、住房福利、留守兒童教育、農民工參政議政……每個建議都和農民工息息相關。
“我很高興看到以前提的建議如今一一得到落實。”近日,在廣東佛山市三水區(qū)總工會副主席辦公室里,胡小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從卸任全國人大代表后,她在三水區(qū)總工會副主席的崗位上已經(jīng)履職6年。“如果說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時只能反映外來工的訴求,那么到工會任職,是一個能為更多基層務工人員服務的舞臺,希望能為工人做更多實實在在的事。”
從一名普通農村婦女、水線上的打工妹,到工廠中層干部、首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再到如今的工會副主席,胡小燕的身上凝聚了千千萬萬打工妹的奮斗身影,見證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進程。
“中國第一代打工妹”鄭艷萍如今已在深圳工作生活了36年,她的父母、哥哥、弟弟也都成為深圳市民,“我們的生活平和穩(wěn)定,知足快樂。”
“凱達的員工進進出出,曾經(jīng)的工友總數(shù)也超過兩萬人,有姐妹遠嫁國外移民的,很多我們的下一代都出國留學,留在國外和回國工作的都有,不少姐妹是奶奶外婆級了。”鄭艷萍說:“30多年,物質的差距自然會有,有人住上豪宅,有人繼續(xù)在老房子里生活,離開了職場,大家都一樣,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健康、平和、安詳?shù)剡^好每一天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