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競爭,如何走在前?
提供面單定制、供應鏈優(yōu)化等創(chuàng)新服務,打造智慧物流
“5年來,我們把B2B的跨境時效從70天縮短到10個工作日,未來我們希望能縮短至5日,再逐步實現全球72小時必達的愿景。”萬霖說。
從數據到現實生活,一顆泰國金枕榴蓮從采摘到中國消費者餐桌,現在只需要120小時;住在馬德里的Gemma Patricia,在2017阿里全球速賣通“328大促”中,下單5小時后就收到了其購買的中國紅米手機。
這其中國際物流網絡的提速功不可沒。以中國郵政“杭州—新西伯利亞”全貨機航線為例,航線開通后,浙江到俄羅斯電商郵件全程時限,從開通前的20天以上縮短到了7—10天。
海外倉也是中國包裹在海外加速的秘訣。依托馬德里、巴黎、莫斯科三大海外倉智能預測、提前布貨,菜鳥在西班牙全境實現了72小時內送達,目前,西班牙已是阿里巴巴出口量排名第二的國家。
此外,還有中國企業(yè)對當地物流網絡管理的“改造”。“2013年,我們和俄羅斯郵政開啟全面合作。3年后,俄羅斯用戶收到來自中國包裹的平均時間便從60天提速到了15天,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物流詳情’,也通過數據對接走入俄羅斯用戶的生活。”萬霖說。俄羅斯郵政副總裁謝爾蓋則表示,“現在,俄羅斯郵政日均處理的包裹量已經從3000萬上升到了2.3億,這些增量幾乎都來自中國中小企業(yè)的電商銷售。”
在全球,菜鳥聯合圓通速遞、中通快遞等企業(yè),以其智慧物流網絡為核心,不僅提供收貨、倉配、轉運服務,還能提供供應鏈及物流解決方案,對外輸出電子面單、智能分單等技術創(chuàng)新服務,并實現覆蓋全球主要城市的端到端10日送達服務。而在印度尼西亞,京東物流的配送服務也已覆蓋七大島嶼、483個城市和6500個區(qū)縣,85%的訂單可在1天內送達。
面臨挑戰(zhàn),如何走得穩(wěn)?
借力一帶一路,加強郵件快件運輸網絡建設
8月5日凌晨2點35分,一架載滿小米手機原材料的順豐航空貨機在夜幕中由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起飛,趕在5小時后的清晨到達4300公里以外的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為國產品牌小米在那里開設的智能手機制造廠提供原料。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像順豐速運這樣的“空中倉庫”越來越多。順豐控股副董事長林哲瑩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步伐逐漸加快,越來越多的客戶向順豐提出了國際業(yè)務的需求。
尤其是隨著傳統(tǒng)貿易方式轉型升級,B2C方式的跨境電子商務發(fā)展?jié)摿⒌玫竭M一步釋放。數據顯示,2016年共有400萬件包裹從中國發(fā)往哈薩克斯坦,占哈國際包裹30%以上;2017年每天從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運抵瑞士的包裹達到4.5萬個,全年有超過1400萬件包裹抵達。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郵政業(yè)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yè)。下一步,國家郵政局將實施“絲路傳郵”行動計劃,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和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加強郵件快件航空運輸網絡建設,加快推動中歐班列運輸郵件快件工作,打造邊貿快遞通道。
在加速“出海”的同時,快遞業(yè)也必須有清醒的認識。“雖然我國快遞企業(yè)在布局國際網絡方面做出了許多有益嘗試,但尚未形成網絡規(guī)模,道路還很遙遠。”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鐘林分析,快遞企業(yè)是網絡型公司,零星的海外網點價值不大,只有織就一張全球網方能發(fā)揮功效。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傳統(tǒng),如何適應每個市場的制度文化對快遞企業(yè)而言是個大挑戰(zhàn)。(統(tǒng)籌:臧春蕾 制圖:郭 祥 記者:李心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