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又逢一年國慶。從1999年首個“十一黃金周”開始,如今,中國人已經(jīng)迎來第20個“十一黃金周”。20年,集中休假的假日制度漸漸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七天長假,你是在“堵”還是在“宅”?你是在景區(qū)“被擠”,還是在家里“被催”?你是在“買買買”的路上,還是在參加“婚禮婚禮和婚禮”的路上?
今年國慶,中新網(wǎng)將為你梳理有關“黃金周”的服務資訊、長假“生存”指南等等,共畫一幅普通中國人的“黃金周”浮世繪。
【“黃金周”浮世繪】總感覺長假“不夠用”?專家吁增設“避暑黃金周”
中新網(wǎng)客戶端北京10月6日電(楊雨奇)“十一”黃金周臨近尾聲,你的計劃完成了嗎?是不是剛剛意識到,國慶假期結束后,今年的法定假日已經(jīng)休完?也許此時的你已經(jīng)開始感嘆,為何長假總是“不夠用”?
扎堆結婚、探親訪友、全家旅游……對很多人而言,國慶假期遠比平日更忙。利用長假集中“辦大事”,是因為平日的假期不足?還是現(xiàn)行的假期結構存在問題?

2018年國慶期間,大量游客在景區(qū)參觀。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分散式休假:國人的假期夠用嗎?
對于不少人來說,想象中的國慶“七天樂”,實際卻常常成了“七天忙”。探親訪友、出門旅游、置辦婚禮,一系列耗時費力的安排,將黃金周擠得滿滿當當。
常年在北京工作的冬子(化名),戲言自己體驗了“國慶婚禮游”。10月1日、3日、6日,他奔赴邯鄲、萊州、石家莊三地參加婚禮,可謂馬不停蹄。
就讀于清華大學的秦洋(化名),選擇在黃金周和父母同去內(nèi)蒙古旅游,“探親、賞景一舉兩得”。
他告訴記者,不是不知道景點人山人海,只因平日很難等到父母都有空閑,所以只能在國慶期間和父母在景點“團聚”。
數(shù)據(jù)顯示,國慶旅游熱多年來持續(xù)升溫。原國家旅游局綜合測算,2016年國慶,全國旅游接待人數(shù)共計5.93億人次,這一數(shù)字到2017已升至7.05億。
而據(jù)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fā)布的《2018年國慶假日前4天全國旅游市場情況》,10月1日至4日,全國接待國內(nèi)游客已達5.02億人次,多個重點景區(qū)(點)客流達到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