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駐地冬季寒冷漫長,
山里日間溫度達零下20度。
測量隊員需在幾十米的高墩上作業(yè),
為了使混凝土構件達到質量標準,
寒冷深夜,大家輪班在預制梁場監(jiān)測溫度。
由于橋面鋪裝工序繁雜,機械化程度低,
炎炎夏日,多少人的汗水無數(shù)次濕透衣背。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
從青山莽莽的原始山林到
一條青龍雛形初現(xiàn)、通車在望,
太行山高速留下了太多中建人美麗的身影。

重修“趕考路” “建”證前世今生
1949年,毛主席
率中共中央進駐北平,
途經(jīng)現(xiàn)在正修建的太行西阜保定段,
臨行前他說,
“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
昔修紅色“趕考路”,
今建太行發(fā)展路。
從前,中建路橋的前輩
修建了這條路,
如今,新一代中建人
又肩負起重修的重任。
在峭壁陡坡上打眼放炮,排除險石,
拓寬窄道,墊緩陡坡,取直彎道,
中建人用智慧和意志
“建證”著這條發(fā)展路前世今生的蝶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