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7日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截至2018年6月,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qū)總投資289億美元,為當地創(chuàng)造24.4萬個就業(yè)崗位和20.1億美元的稅收。
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五大進展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得到了全球積極響應和參與。經過5年的實踐,‘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愿景轉化為現實行動,取得了重大進展。”寧吉喆說。
增進戰(zhàn)略互信,凝聚國際共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經寫入聯合國等重要國際機制成果文件,已有10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118份‘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協(xié)議。”寧吉喆說,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論壇279項成果中,到目前為止已有265項已經完成或轉為常態(tài)工作,剩下的14項正在督辦推進,落實率達95%。
狠抓合作項目,形成示范效應。聚焦“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骨架,推動一批合作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進展順利,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建設穩(wěn)步推進,雅萬高鐵部分路段已經開工建設,瓜達爾港已具備全作業(yè)能力。截至8月26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1萬列,到達歐洲15個國家43個城市,已達到“去三回二”,重箱率達85%。
促進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fā)展。我國已經成為25個沿線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過去五年,我國同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5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1%,在世界貿易下滑、負增長的情況下,我們是正增長1.1%。”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說,五年來,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年均增長7.2%。“同時,我們還不斷放寬外資準入領域,營造高標準的營商環(huán)境,吸引沿線國家來華投資。”
完善服務體系,強化金融支撐。中國與17個國家核準《“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海外布局,已有11家中資銀行設立71家一級機構。與非洲開發(fā)銀行、泛美開發(fā)銀行、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等多邊開發(fā)銀行開展聯合融資合作。
秉持開放包容,密切文化交流。寧吉喆介紹,我國積極開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合作,制定印發(fā)了教育、科技、金融、能源、農業(yè)、檢驗檢疫、標準聯通等多個領域的專項合作規(guī)劃。通過實施“絲綢之路”獎學金計劃,在境外設立辦學機構等,為沿線國家培育技術管理人才。2017年,來自沿線國家的留學生達30多萬人,赴沿線國家留學的人數6萬多人。預計到2020年,與沿線國家雙向旅游人數將超過8500萬人次,旅游消費約1100億美元。
中方對于共建的項目和相關國家的投資合作,始終重視加強債務管理
“一帶一路”合作取得顯著成效,但也有人擔憂,目前一些國家的政府債務水平過高,會導致“一帶一路”項目風險增加。甚至有人指責中國不顧項目所在國負債情況和償債能力,為一些項目提供貸款,加重了這些國家的債務負擔,從而獲得控制權。
首先,共建“一帶一路”的項目給相關國家?guī)淼氖怯行顿Y、有價值的資產,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不是所謂的債務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