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短視頻生活就少點啥”
新華社對全國1.2萬名青年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短視頻已經成為青年最喜愛的信息獲取形式之一。例如,浙江寧波市北侖職業(yè)高級中學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1%的學生最喜歡通過視頻獲取信息,比例遠高于文字、圖片和音頻。
專家學者和青年工作者認為,“90后”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原住民”,互動性、社交性是他們對信息的基本需求,短視頻正好與這種需求完美對接。B站董事長陳睿說,在B站要獲取上傳視頻的資格,需要先回答100道涉及管理規(guī)范、價值操守的測試題,但仍有3160萬用戶通過了這一測試,可見青年群體用戶對互動的需求多么強烈。
短視頻在15秒內能夠通過新穎的表達方式和互動體驗吸引年輕人,也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焓质紫瘍热莨僭饷髡J為,短視頻應用的崛起看似是源于青年娛樂文化,實質是視頻技術、流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而伴隨著5G等技術革新,未來短視頻很有可能成為“90后”“00后”的主要信息渠道。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凌認為,短視頻之所以吸引年輕群體,一方面是視頻本身屬于輕松接受知識的形式,另一方面是青年群體對諸如性、低俗等“禁忌內容”的獵奇心理被算法擴大。如果在觀看視頻時僅點擊美女主題視頻,根據(jù)偏好需求,系統(tǒng)就會推薦越來越多的美女視頻,極易讓觀者沉溺其中。
主流信息渠道需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方能贏得青年
如今,抖音“中毒”已成為青年人中的流行語。受訪專家建議,需完善對短視頻平臺的有效監(jiān)管,使其在青年成長過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同時,主流信息傳播渠道也應學會、用好短視頻等新型傳播形式,確保正能量傳遞到青年心中。
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副部長廉思認為,抖音等短視頻應用滿足了青少年表達和展示自我的需求,讓他們獲得“精神享受”,從而在用戶間引發(fā)共鳴,帶來自發(fā)傳播。但也不排除算法推薦機制迎合了部分青年庸俗甚至低俗的內容需求,加劇了其閱讀內容“窄化”的程度,存在一定的隱患。
要從源頭改進技術水平,讓包括人工智能算法在內的新技術更好地服務大眾。
短視頻軟件如此火爆,也與部分主流媒體內容創(chuàng)新能力、傳播能力不足有關。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蘇俊斌說,許多傳統(tǒng)媒體在向新媒體陣地轉型的過程中,片面強調“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戶端)的建設,實質上有些仍是將以往刊發(fā)在紙質媒體上的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新媒體渠道上,這對吸引年輕受眾并無實際作用。“黨的主張、政府決策等信息需要有解讀,需要用短視頻等新的方式傳達,才會吸引年輕受眾。”
主流媒體要快速適應新生事物對傳播方式所產生的影響,順應時勢做出有益調整,積極變革包括“硬新聞”在內的內容傳播方式,使主流聲音成為青少年愿意主動接受的信息。目前,部分青年工作者已經進行了有成效的探索,如共青團中央在抖音的“青微工作室”官方賬號,從3月創(chuàng)立至4月底,迅速收獲近90萬粉絲和超過1400萬點贊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