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消費者王女士致電中國電信客服投訴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從2017年11月開始,她連續(xù)4個月被扣了兩項服務收費--七彩鈴音月使用費和七彩鈴音-SP彩鈴通訊費,每月共計15元。經(jīng)過反復溝通,客服最終同意取消,并承諾返還之前多收取的費用。

像王女士這樣,被通信運營商“強制消費”開通“影子服務”的案例并不鮮見。“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大量“影子服務”的收費糾紛,源于運營商的電話外呼營銷。
莫名其妙多扣費,“影子服務”暗箭難防
近年來,手機用戶和運營商頻頻因隱蔽扣費發(fā)生糾紛。中消協(xié)今年1月底發(fā)布的統(tǒng)計顯示,在具體服務投訴中,移動電話服務投訴量位居前五。深圳市消委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他們受理的關于通信運營商“影子服務”的投訴數(shù)量達到了593宗。
一些手機用戶每月被莫名其妙地多扣費,一查才知道,未經(jīng)二次確認,運營商擅自為其開通了多個增值服務。消費者李女士向深圳市消委會投訴,中國電信于2017年11月在未經(jīng)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為其訂購了美妙音悅音樂盒,資費10元/月。
還有運營商偷偷更改用戶套餐內容。家住海南的李女士無意中發(fā)現(xiàn),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竟被開通了每月98元套餐。而且,該套餐還強制性使用超過半年才能更換。更令她不快的是,反映后,運營商說她在電話中同意開通。李女士苦于拿不出相關證據(jù),只能花這半年冤枉錢。
“手機報1個月免費體驗”“免費贈送彩鈴3個月,開通即送20元話費”……有的運營商以免費體驗為由,誘導消費者使用或開通業(yè)務,期滿后自動轉為收費,成為收費陷阱。
西安市民張先生說,有客服人員打電話向他推薦了一項免費流量體驗活動,他以為只是當月免費使用,沒想到之后連續(xù)半年,增加的流量都被收了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