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寫的人,純粹的人,永遠活在人們心里的人!”黃大年、鐘揚的感人事跡令無數(shù)網(wǎng)友“淚奔”,更令億萬國人思考:這個時代,為何如此熱切地呼喚奮斗?
因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惟奮斗者進,惟奮斗者強,惟奮斗者勝。
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要占領世界科技制高點,不可能靠化緣要來核心技術;一個13億多人口大國邁向現(xiàn)代化,更不可能靠“搭便車”改變命運。
爬坡過坎、滾石上山,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奮斗;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需要奮斗。
“在這艘駛向民族復興的大船上,沒有坐享其成的乘客、事不關己的看客,你,我,他,億萬中國人,都是劃槳者、搏擊者。”中國科學院大學2015級博士研究生崔開明說:“只有喊著同一個號子,朝著同一個方向,才能奮力駛向夢想的前方。”
銘記,是為更好的前行。
從校園到社區(qū),從廠礦到軍隊,黃大年、鐘揚的故事傳遍四方。奮斗者的精神力量,正與新時代的使命召喚相輝映,鼓舞著更多人為夢想而拼搏,與時代同奮進。
平均年齡35歲的吉林大學黃大年團隊,平均年齡34歲的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7歲的中國“天眼”研發(fā)團隊……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正是中國奮斗者英姿勃發(fā)、生生不息的寫照。
“在中國經(jīng)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必須激活人這個生產(chǎn)力中最活躍因素,激發(fā)創(chuàng)新這個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讓奮斗成為社會風尚,讓社會的活力充分釋放,讓創(chuàng)造的偉力競相迸發(fā)。”中國科協(xié)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說。
黃大年、鐘揚……仰望星空,奮斗者的精神之光熠熠奪目。正是這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們的前行之路。
歷史的接力棒已經(jīng)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3億多中國人民發(fā)揚偉大奮斗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的澎湃力量,就一定能書寫新時代奮斗者更加精彩的答卷!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
新華社記者陳芳、吳晶、陳聰 ,參與記者吳振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