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火車老司機眼中的春運變化
中新社保定2月15日電 題:火車老司機眼中的春運變化
中新社記者 陳林
發(fā)車前,火車客運司機李斌照例拿起檢查錘,通過敲打機車檢查問題。一邊敲打,他一邊笑言,“(有無問題)老司機都能聽出來”。

圖為李斌在工作中(資料圖片)。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15日就是大年三十了,從1995年工作至今,李斌“沒在家過過一個完整的年”。
“完整”對他言有所指。經(jīng)常跑車,除夕和初一幾乎沒合在一起過,此外大家庭中多人參加春運,“想聚齊相當(dāng)難”,“(每年聚會)基本上會缺一兩個,或三四個”。
2002年,李斌第一次開著客車跑春運。他記得當(dāng)時客流特別多,“上車上不去,從窗戶鉆”。車廂里擠得走不動,洗手間也都是人。
隨著鐵路網(wǎng)絡(luò)愈發(fā)密集,營運里程特別是高鐵里程的不斷增加,他說,現(xiàn)在車廂人擠人場景已不多見。
旅客的行李包也在變化。李斌告訴記者,前些年旅客過年回家時,多是大包小包的編織袋,現(xiàn)在背編織袋的旅客已很少見,而且?guī)У陌苍絹碓叫。絹碓缴伲?ldquo;(很多人)就一個拉桿箱”。此外,隨著高鐵和動車的加入,“旅客出行條件也改善了很多”。
也曾跑過春運的火車司機李寶生,對此也有同感。雖已退休多年,這位工作時多跑貨運的老司機依然心系春運。近日又一次走進車站,卻發(fā)現(xiàn)“沒那么多人,比原先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李寶生說,現(xiàn)在高鐵、動車多了,坐飛機也很方便,有私家車的人也多了,長途出行選擇隨之增多。
心系春運,老人也牽掛著仍在春運一線的兒子李斌。每次見面總會叮囑,多注意安全。
安全運行,是李寶生對自己行車的最高要求,也是這個五代鐵路家庭口口相傳的“心訣”。
李寶生說,他的祖籍在北京,后因父親工作調(diào)動舉家遷至保定。19世紀初,曾祖李午寅在盧漢鐵路公司擔(dān)任“小燒”(司爐工,負責(zé)蒸汽機車燒煤),爺爺李方卿從司爐工干到司機,主跑京張鐵路,父親也是一名火車司機。
父輩們工作的證件,是這個鐵路世家的傳家寶,李寶生一直保存至今。
從蒸汽機車司爐到副司機、司機,38年工作中,李寶生和父親李世林駕駛過“建設(shè)”型蒸汽機車、“北京”“東風(fēng)4”“東風(fēng)7”型內(nèi)燃機車等機型,經(jīng)歷了火車從蒸氣機車到內(nèi)燃機車的交替;也與兒子李斌一起,駕駛過“韶山1”“韶山4”和“和諧機車”等機型,經(jīng)歷了從內(nèi)燃機車到電力機車交替。
李寶生說,蒸汽機車每次跑車后,“不洗澡根本回不了家”,“跑兩三趟車,衣服不洗就要不得了”。后來內(nèi)燃機車替代蒸汽機車,“稍微干凈點”,但“內(nèi)衣熏得都是柴油味”,使用電力機車后干凈許多。
從最初操作時速60公里到150公里,祖孫三代共同見證了中國鐵路電力牽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安全行車百萬公里后就帶父親去北京,到祖輩參加工作的地方看看,是李斌多年的夢想。他高興地說,只等春運結(jié)束就出發(fā),也讓父親坐坐時速300多公里的“復(fù)興號”。
原標題:火車老司機眼中的春運變化
原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2-15/844952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