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階梯
太空浩瀚美麗,令人神往,它對人類的要求卻又是苛刻的。實現(xiàn)從飛行員向航天員的轉變,被前蘇聯(lián)航天員列奧諾夫形象地稱為“上天的階梯”。
低壓缺氧耐力檢查。相當于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航天員冒著氮氣在血管中形成氣泡甚至氣栓的危險,忍受頭暈惡心甚至休克的反應,每次持續(xù)30分鐘以上。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說:“沒有異于常人的堅韌,很難熬過來。”
超重耐力訓練。飛行員僅需持續(xù)承受5倍的重力加速度3秒,航天員卻要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往往面部肌肉變形,呼吸異常困難,但手邊請求暫停的紅色按鈕,20年來從沒有人碰過。
模擬失重訓練。在國外,他們要經受失重模擬飛機一個架次沿拋物線連續(xù)12次的俯沖、拉起,沒有人吐過;在國內,他們身著160多公斤的水下訓練服,一次就要訓練三四個小時,每次下來體重都會減輕四五斤,吃飯時常常連筷子都拿不住。
飛行程序訓練。九大本、上百萬字的飛行手冊,指令有上千條、操作有數(shù)百項。他們一遍遍背記、推演,作的筆記摞起來比桌子還高,使數(shù)以萬計的指令內化為習慣動作和肌肉記憶,每個人閉上眼睛都能精準無誤地全流程操作。
頭低位臥床訓練。他們連續(xù)5天保持負6度臥姿,頭低腳高、臉部充血、鼻塞頭痛、胸悶失眠,同時還要訓練進食飲水、清潔個人衛(wèi)生;心理訓練,他們要在狹小密閉的隔離艙內經受抗疲勞抗寂寞考驗,72小時連續(xù)工作,不能睡覺,不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茫茫宇宙,神秘莫測。邁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隨著險阻和犧牲。2003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多事之秋。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重返地面過程中爆炸解體,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5月4日,俄羅斯“聯(lián)盟一號”飛船返回落點偏離400多公里;8月22日,巴西在發(fā)射衛(wèi)星時星箭爆炸,21名航天同行當場遇難。
這一年,正是我國載人航天的首飛之年。載人航天,人命關天,難道你一點兒都不緊張、不害怕嗎?事后,有記者問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他回答:“雖然載人航天充滿著風險,但送我們上天的是最好的火箭、最好的飛船,托舉我們的是千千萬萬科技大軍,所以我們并不緊張,也沒什么可怕的,反而是越來越自信,越來越享受這個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