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年根兒,大伙兒都盼著回家過年,可對于地鐵車站維修督導孫迪和他的同事來說,卻要想著如何確保春運期間的工作,讓更多乘客平安出行。守護地鐵屏蔽門的他,堪稱是地鐵“守門員”。
任何異常逃不出他的眼睛耳朵
“車門即將關(guān)閉,請您抓緊時間上下車”。伴隨著“嘀嘀嘀”的提示音,地鐵里的屏蔽門即將關(guān)閉,一個在站臺等候了多時的小伙子依舊沒有上車,他專注地盯著屏蔽門,側(cè)耳傾聽著。“聲音有些不對啊”,他自言自語著。他,就是京港地鐵車站維修督導孫迪,和地鐵里行色匆匆的乘客一樣,期待著屏蔽門的每一次快速開啟。但他又和大家不一樣,每次開門后,他幾乎從不會踏上車廂,而是會關(guān)注屏蔽門的動作和聲音,細微的異常抖動、輕微的異響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和耳朵。因為維持地鐵內(nèi)屏蔽門的安全、順暢運轉(zhuǎn)就是他工作的職責之一(上圖)。
孫迪,1994年出生的北京小伙子。2012年,從北京交通運輸職業(yè)學院畢業(yè)后就加入了京港地鐵,成為了一名車站維修技術(shù)員。
夜間斷電后檢修是家常便飯
孫迪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和許多地鐵一線工作人員一樣,他們也需要進行白夜交替地倒班。白天一般是4人一組,每人攜帶重5公斤的工具包,在10座車站進行日常巡視,檢查屏蔽門的狀態(tài)。“比如開關(guān)門動作是否順暢,有無抖動、緩慢的情況,有無異響。”孫迪說,同時,這個4人小組負責的10座車站中,如有屏蔽門突發(fā)故障,當站工作人員也會聯(lián)系他們及時檢修。此外,他們還要負責屏蔽門系統(tǒng)的檢查以及其他車站設備的維護。
到了夜間,孫迪和同事們則要根據(jù)檢修計劃,對屏蔽門及車站相關(guān)設備進行例行的月度檢修、半年檢修、年度檢修等。爬上梯子檢修門體和門機傳動裝置,在夜間斷電后下到昏暗的軌行區(qū)曲著身子檢修屏蔽門與地面的固定件都是“家常便飯”。
冬天最難挨 手經(jīng)常凍得發(fā)紅發(fā)疼
工作5年的孫迪已習慣了早晚輪班,但冬天仍是最難熬的時候。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屏蔽門部分門縫測量需要精準到不大于5毫米的距離,為不影響操作的精準度,孫迪和同事們一般不會戴太厚的手套。在零下6、7攝氏度的地面站,他們的手經(jīng)常會凍得發(fā)紅發(fā)疼。
即便是到了溫度適宜的春秋季,孫迪和同事們又要擔心另一個問題——北京的風沙,對于地面站而言,風沙侵入屏蔽門會影響屏蔽門的順暢運行,時間長了還會造成機械設備的損壞。于是在風沙較大的日子里,孫迪的工具包里會多備一些棉布、潤滑劑,來保障屏蔽門的潤滑。
休息時坐地鐵也不忘問診屏蔽門
再過一個多月就將迎來春節(jié),就在萬千乘客盼著回家過年的時候,孫迪和他的同事們卻惦記著今年春運期間的種種工作。“春運期間,大量拎包乘客乘坐地鐵前往機場、火車站,為了確保乘客出行,地鐵會根據(jù)客流情況實時加開列車,這也就意味著,屏蔽門的日均開啟閉合次數(shù)將增多,對于我和同事們來說,工作也就更艱巨。”孫迪表示。
5年“守護”地鐵屏蔽門的工作讓孫迪有些職業(yè)性的“神經(jīng)質(zhì)”,就算是在休息時乘坐地鐵出行,他也會下意識地看看屏蔽門的動作、聽聽有沒有異響。“屏蔽門與行車緊密相關(guān),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道屏蔽門發(fā)生故障,可能會影響整列車的正常運行。”孫迪表示。
北京晨報記者 曹晶瑞/文
京港地鐵/供圖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1-08/841840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