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倫湖濕地(圖源:中新網)
【編者按】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即將踏入2018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傳遞出黨中央對人民的鄭重承諾。
民心之所望,執(zhí)政之所向。十九大召開前后,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方針陸續(xù)推出,對每個中國人的生活產生了并將持續(xù)產生重要影響:京津冀密集的環(huán)保治污舉措帶來了天更藍、水更綠的局面,“糾四風”劍指政府行政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房地產長效機制、“租售并舉”給更多人帶來了住有所安的希望……這些舉措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
值此新年之際,海外網推出“十九大后的這些‘獲得感’”系列策劃,細數十九大前后中國人的生活都得到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改善。
--------------------------
2017年,最讓華北地區(qū)居民感到“小確幸”的事情,應該是越來越多的藍天。2017年1月至11月,相較2013年同期,京津冀地區(qū)的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了38.2%,重度污染天數顯著減少。在北京街頭,戴口罩的人明顯少了,在朋友圈里曬北京的藍天已經不再時髦。據媒體報道,因為空氣質量的改善,連天津的沙窩蘿卜都獲得了更多光照而變得更甜了。
不僅僅是京津冀地區(qū),2017年,長三角、珠三角地區(qū)的PM2.5濃度也相對于2013年同期下降了30%和25%左右。無論是站在東方明珠還是站在“小蠻腰”上,都能看到更清晰、更壯觀的城市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