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孩子要獲得認可還是要靠自身
在采訪中,有多位家長表示,參加家委會的熱情一般都是在孩子一年級剛入學時,大家貌似爭相加入,而到了三四年級,就會出現(xiàn)一個有點尷尬的場面,有家長開始因種種原因退出。有一位媽媽表示,她們班級到四年級時,就無奈按孩子學號輪流安排家長承擔一些家委會的事了。
這位媽媽稱,剛入學到一個新環(huán)境,如小學一年級或初中一年級,家長都希望能給老師個好印象,所以競爭再激烈也不足為奇。
那老師是否會對家委會成員的孩子另眼相待呢?記者問了兩位班主任老師,一位是在一所民辦小學的余老師,“客觀來說,想加入家委會的家長都是比較關注孩子教育的,他們的孩子相對也比較優(yōu)秀。家長為班級做了很多事,作為班主任是很感謝的。人之常情,我承認我會稍微注意下他們的孩子,但是也談不上多照顧,畢竟班主任的眼睛要盯班上所有孩子。”
另一位是一公辦小學的尹老師,“特別照顧怎么界定呢,有時老師一個微笑,或許在孩子眼中就是一個莫大的禮物。”
兩位老師都指出,一個孩子在學校中,不管是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最終靠的還是其個人能力。
莫讓家委會變了味兒
前段時間,幾張家長競選學校家委會的截圖刷爆朋友圈。常青藤名校、知名企業(yè)“白骨精”、過億資金的雄厚財力……一個個籠罩在“競選者”頭上的光環(huán)讓旁觀者自嘆弗如?,F(xiàn)象背后是部分學校家委會功能出現(xiàn)異化,變了味兒,走了樣。
建立學校家委會的初衷是發(fā)揮家長作用,促進家校合作,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督逃筷P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明確:家委會的基本職責是參與學校管理,參與教育工作,溝通學校與家庭。其第二條指出,發(fā)揮家長的資源優(yōu)勢,為學生開展校外活動提供教育資源和志愿服務。
然而,現(xiàn)實中,部分學校在設立家委會時,過分強調發(fā)揮家長資源優(yōu)勢,希望加以利用為學校謀實惠,而忽略了家委會的全面功能;同時,家長們也希望借家委會為自家孩子掙“印象分”,把家委會片面地當成學校和老師的“傳聲筒”“鉆石臨時工”,最終讓家委會功能走了樣。
家長委員會競選出現(xiàn)的“名利秀”一幕表明,“發(fā)揮家長的資源優(yōu)勢”往往公私難分,經(jīng)常會牽扯公職和公權力,這就很可能導致家委會以公謀私的風險。有些學校對此沒有警醒,反而沉默鼓勵。只有學校和家長都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份利“公”心,在教育互動中各自扮演好角色,學校家委會才能發(fā)揮好應有的作用,讓校園風氣更純凈。 據(jù)新華社
在事關學生權益相關事務尤其是涉及到環(huán)保等問題的校園工程上,一定不能少了家委會成員的身影。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11-17/837875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