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7月29日電(記者 方堃 實習生 王瀟婧)世界上唯一保存在翼龍腹腔中的翼龍蛋、保存在恐龍腹腔中的恐龍蛋、恐龍繁殖行為研究標本……“這里恐龍蛋化石收藏的數(shù)量、種類及研究程度,可以說都在世界前列。”參觀浙江自然博物館庫房后,來自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恐龍蛋化石及古生物研究學者David Varricchio贊不絕口。
29日,來自美國、日本、葡萄牙等6個國家、地區(qū)100余名恐龍蛋化石及古生物研究權威學者和博物館界專業(yè)人員共聚浙江杭州,就恐龍蛋化石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研究與保護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恐龍蛋研究與展示國際學術研討會現(xiàn)場。 方堃 攝
作為世界恐龍大國,中國共發(fā)現(xiàn)229種恐龍化石,位居世界第一。遼寧西部、山東山旺、云南澄江、貴州關嶺等生物群聞名遐邇;內蒙古、云南、河南、甘肅等地大量恐龍化石的集中發(fā)現(xiàn)震驚世界;澄江距今5.3億年化石群,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理論提供了大量證據(jù),堪稱“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fā)現(xiàn)”。
“古生物化石作為全球生命起源與演變研究的重要物證,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國土資源部地質環(huán)境司(地質災害應急管理辦公室)副巡視員李繼江表示,地球生命演化史的重大事件,在中國都能找到充足的化石證據(jù)。

恐龍蛋化石?!》綀?攝
“科學素質是一個民族屹立在未來社會最重要的素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古生動物學家、民盟中國科學院副主委徐星認為,古生物化石的神秘感對民眾極具吸引力,它們是普及科學知識的最佳載體之一。
近年來,中國在古生物化石發(fā)掘、收藏、研究、保護、傳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據(jù)了解,為充分發(fā)揮古生物化石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國土資源部出臺了《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建立化石發(fā)掘、收藏、流通、出入境管理制度;成立了中國國家級和21個省級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
“目前館藏恐龍蛋已達1萬多枚,收藏數(shù)量、種類及研究程度都在世界前列,形成了發(fā)掘與收藏、研究與保護、展示與利用一條龍的良好機制。”浙江自然博物館館長嚴洪民告訴記者,該館專業(yè)人員經過多年努力形成的特色收藏已經初見社會成效,浙江自然博物館先后與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合作舉辦了關于恐龍蛋的展覽。
報告會上,斯洛伐克柯美紐斯大學恐龍蛋化石及古生物研究學者Martin Kundrát關于利用X射線保護被研究化石蛋、利用3D技術保存胚胎骨骼的創(chuàng)新設想,令在場嘉賓耳目一新。
“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任重道遠,研究者和博物館之間要架起一座保護的橋梁。”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賈躍民建議,中國當充分利用地緣和資源優(yōu)勢,為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共同開拓、創(chuàng)新。(完)
(原標題:恐龍蛋化石保護:研究者和博物館要架起一座保護橋梁)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7-29/829097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