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部熱播劇《錦繡未央》,原著作者則已因為涉嫌抄襲被維權作家們告上法庭。據報道,網友們花費了3年時間對比,認為該書一共抄襲了209本書,甚至不少細節(jié)描寫內容幾乎一字未改:全書270萬字294章,僅9章未抄。
熱門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同樣陷入爭議,被指抄襲另外一部網絡文學作品《桃花債》,文風以及劇中一些情節(jié)描寫十分相近;開播不久的《楚喬傳》,其原著小說《11處特工皇妃》被爆出涉嫌抄襲《九州縹緲錄》《九州·斛珠夫人》等多部作品。
分析以上案例不難看出,以上熱播劇的原著均系網絡小說,這也引發(fā)一些疑問:這是否意味著網絡文學圈子的抄襲情況日益嚴重?在有關部門已經加大打擊力度的情況下,此類事件為何還是屢屢出現呢?

資料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劇照。該熱播劇原著也被指“抄襲”。
網絡作家、天下書盟數媒中心總監(jiān)董江波表示,其實不止網文圈,別的文學領域也有抄襲現象,但當一個網文超級IP被開發(fā)后,往往意味著巨大的商業(yè)利益,也意味著更大的曝光率,“網絡文學這幾年發(fā)展非常迅速,讀者群越來越龐大,所以,一部由網文改編的影視劇熱播后,原著的鐵桿粉絲們很容易發(fā)現其中疑似抄襲之處”。
的確,相對運作周期較長的實體書出版,網絡小說寫作門檻低、發(fā)表便利、閱讀方便,受到了越來越多作者和讀者的歡迎。但隨著網絡文學興起,網絡小說的抄襲似乎逐漸成為侵權盜版的重災區(qū)。
“在網文圈需要保證日更新率來培養(yǎng)粉絲群,一天至少要碼幾千字。一些才氣不足的寫手積累不夠,就有可能翻看別的作品尋找靈感,自制力較弱的就可能會直接復制別人的文字了。”一名網絡作家透露,“還有一些是喜歡某一類網文,跟風仿寫,最后變?yōu)槌u了”。
而作為發(fā)表平臺的原創(chuàng)網絡小說網站,編輯們對于“抄襲”這事兒也是有苦難言。董江波舉例道,假如一個編輯名義上帶著100個網絡寫手,但他的絕大部分精力會投入到其中10位重點作者身上,剩下的90個基本是簽合同、盯著別斷更而已,“加上網文數量龐大,編輯閱讀量畢竟有限,根本顧不過來”。

圖片來源:“反抄襲吧”微博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