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09年湖北卷:“站在__門口”
2013年天津卷:“__而知之”
2006年福建卷:1、諸葛亮借箭未滿十萬支;2、戈多來了;3、留下一點空白,三選一
分析:不少當(dāng)年看起來“怪異”的題目,還在多年后以“新瓶裝舊酒”的形式出現(xiàn)。向歐舉例說,2014年天津卷中“智慧芯片”的題目,與1999年“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的材料作文就有異曲同工之處,“當(dāng)年的話題放到現(xiàn)在看都不太過時”,她認(rèn)為,其實這既是一種“萬用話題”的傳承,又是選拔人才方面,更加看重對于社會中的新鮮事物的感想。
高考作文題演變時間軸
1977年 中斷了十余年的高考制度恢復(fù)。當(dāng)年采取分省考試的形式,北京卷的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zhàn)斗的一年里》。
1978年-1984年 各省份開始統(tǒng)一采用全國卷考試,將《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縮寫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寫作達(dá)·芬奇故事《畫蛋》讀后感、使用古詩詞和漫畫等都曾成為高考作文的命題材料。
1985年-2014年 上海市1985年率先試點高考分省自主命題后,全國前后共有16個省份嘗試全部或部分科目自主命題。
隨之帶來的不僅是高考作文材料的豐富,寫作文體也出現(xiàn)了議論文、書信、記敘文、說明文、發(fā)言稿、對話等至少6種。
2015年-2017年 自主命題省份減少,全國縮減到9套題。到了明年山東省使用全國卷之后,將只剩下8套試卷。
畢業(yè)仍看不懂的作文題
2005年湖南卷:“跑”
2006年江西卷:燕子減肥
2007年安徽卷:提籃春光看媽媽
2012年安徽卷:梯子不用時請橫著放
2013年江蘇卷:探險者與蝴蝶
2015年山東卷:“絲瓜藤和肉豆須”
2015年安徽卷:“蝴蝶是否有顏色”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6-08/824487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