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殘酷青春片
而是中國版的《少年時代》
當然,這樣斷續(xù)的拍攝方式也錯過了許多“戲劇性”的場景,比如,災后王光強一家的臨時過渡房著了火,片甲不存;王光強沒考上理想的高中;王光成在高考前摔斷了門牙……所以最終的《汶川的孩子》不是殘酷的青春片,也不是沖突激烈跌宕的故事片。李太山把《汶川的孩子》定義為中國版的《少年時代》,“記錄的是中國的變化,講述的是中國山村孩子的成長煩惱。”在他的預想中,這部紀錄片原本應該這樣結尾:王光強站在婚禮或者舞臺中央做主持,光成受邀歌唱表演。
但現實中,光強的生活走向已經有所不同。高中畢業(yè)的暑假,他跟隨母親到蘿卜寨附近的水墨風景區(qū)擺攤賣山貨,一個月下來賺回了自己的學費——1.9萬元。受到啟發(fā),大學期間他與人合伙開辦了貿易公司,在微店上賣菌類、牦牛肉干等家鄉(xiāng)土產,生意不錯,目前小有盈余,不但掙出了自己的學費,還時不時能給弟弟一些生活費。對于自己的未來,他計劃,“畢業(yè)后,我會繼續(xù)經營微店,未來在成都發(fā)展。”
對于這樣的“意外”,李太山很平靜,“我只想看看他們會成為怎樣的人,這是他們生命自然流淌的方向。”
文/本報記者 祖薇
王光強自述
“我不知道未來將往何處 但我知道我從那里來”
現在,大家覺得我還是非常樂觀的,其實在地震之前,我是比較內向、羞澀的一個小男孩。地震對于我們一家而言,改變實在是太多太多。如果有人問我的弟弟王光成,“這個世界上你最怕的是什么?”他一定會說“怕鬼”。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地震的時候,我們身邊很多人遇難了,當時我和弟弟在縣城里讀書,地震當天就有很多孩子被家長接回去了,我倆在學校里等了一天、兩天、三天,等到第五天的時候,我和弟弟快崩潰了——沒人來接,是不是爸爸媽媽都不在了?所以,當媽媽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和弟弟覺得有媽媽真的很好。在回家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恐怖的場面,很多棺材,山上有人在燒尸體,大家都說寨子里有很多靈異事件之類的,所以,到現在弟弟都怕鬼。
開心的事情也有,比如舅舅(李太山)第一次來寨子,我覺得很神奇,從那天起我就告訴自己,長大以后我也要扛攝像機,現在我考到了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算是得償所愿。還有一次非常好玩兒,我和弟弟幾個月沒有換過鞋子了,有一次偷跑進舅舅的小帳篷,舅舅進去的時候,被那股腳臭味熏得呦!
地震之后,開始我們還挺高興的,因為不用做作業(yè)了,過了一個月、兩個月,就感覺枯燥了。所以,當我聽說能去廣東異地復課時非常激動。離別的時候,媽媽哭了,我第一次看到媽媽哭得那么傷心。去廣東的過程中也不順利,因為我暈車。我記得上火車的時候,我明明坐在8號車廂,可第二天醒來卻跑到了10號車廂,到現在老師都還拿這件事情開玩笑。
到了廣州之后,第一感覺就是:“山去哪了,怎么全是高樓?”當聽說我們讀的是碧桂園的貴族學校的時候,我徹底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在復課期間,我們去了科技館,去了海邊,去了游樂園,如果不是因為地震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去這些地方。
所以,回到汶川后,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走出去,多到外面的城市去看一看。現在我也考上大學了,跟我同齡的人有30多個,可出來讀書的屈指可數,大多數人都在村里結婚了,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感謝我的舅舅,九年之中,他像我的父親一樣,不管是在專業(yè),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都給了我非常大的幫助?!躲氪ǖ暮⒆印肥俏胰松斨凶钪匾囊还P財富,我老了之后看這個片子絕對會哭,地震我都扛過來了,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難一定要扛下去。在題記里舅舅寫了一句詞,“我不知道未來將往何處去,但我知道我從那里來”,我一直都銘記著。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5-12/822167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