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切都說明我國直升機“低空旅游”市場才剛剛“起飛”,而且,從通航發(fā)展成熟的歐美國家經(jīng)驗來看,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將是一個小規(guī)模市場。各地、各路資本在保持對“低空旅游”發(fā)展信心的同時,也要做好長時間培育市場的準備。
至于培育手段,首先就是科普飛行體驗知識,提高百姓對“低空旅游”的認知度。畢竟,得讓大家先知道有這樣一種旅游方式,才能談到參與的問題。國外的通用航空發(fā)展都是從“玩”開始的,以美國為例,很多人在兒童時期就體驗過模擬飛行,參與航空節(jié)、參觀航空博物館也是他們的休閑方式,而這也推動了美國航空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其次,要豐富產(chǎn)品設(shè)計。通用機場一般離市區(qū)較遠,如果游客開車一個小時到這里,卻只飛了10分鐘,吸引力是不大的。也就是說,除了飛之外,還可以在項目基地引入航空用品銷售、飛行影音享受、航模表演、視頻拍攝等,讓游客飛行之后不想走、回去之后還想來,這些周邊項目的利潤比飛行要高得多,有助緩解通航企業(yè)的運營壓力。再次,必須加強風(fēng)險管控,注重安全意識的宣傳教育。這既包括針對運營企業(yè)的安全管理,也包括針對普通消費者的安全培訓(xùn),讓其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險源,時刻以安全至上為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總之,直升機“低空旅游”擁有光明的未來,這是事實;眼下剛剛起步,還面臨一系列掣肘,這也是事實。只有同時基于上述事實,認真打造符合直升機“低空旅游”的商業(yè)模式,我們才能更好地在空中欣賞地面上看不到的美景。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cj/2017/05-06/821700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