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長治試水資產收益扶貧,農民變成股東。圖為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鳳凰山莊”試營業(yè)。受訪人提供
中新網長治4月30日電 題:山西長治試水資產收益扶貧 農民變股東
記者 李娜
29日上午,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鄉(xiāng)嶺東村,松柏疊翠,綠樹成蔭,鑼鼓喧天,人流如織,由嶺東村集體、壺關縣嶺源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部分貧困村民共同成立的鳳凰山莊鄉(xiāng)村旅游專業(yè)合作社試營業(yè)。這是長治市試水資產收益扶貧的其中一種模式“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民變成股東,有了保底分紅。
長治市農經局副局長鞏素萍這樣概括鳳凰山莊經營模式,“整合退耕林、山林、道路、舞臺、學校等資源,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形式,轉換為合作社股權,打造嶺東‘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模式。”

山西長治試水資產收益扶貧,農民變成股東。圖為賈豁鄉(xiāng)村民從大山禽業(yè)領到分紅。受訪人提供
嶺東村雖屬于壺關縣,但距離長治市只有15公里左右的路程,嶺東村支書趙衛(wèi)明說,“雖然距離長治很近,但一座山把霧霾擋住了,綠化高達90%,山清水秀,環(huán)境非常好。”
此前,該村村民一直住在山上,數年前,搬遷到山下,該村貧困戶有46戶。村子搬走了,留下了窯洞、院子等。
據了解,嶺東村將舊村的退耕林地42畝、道路、舞臺、學校、高位水池等資源轉入合作社,造價合計400萬元。因項目還未完工,后續(xù)現金仍在投入,根據合作社全體社員協(xié)商同意,結合合作社的發(fā)展,待“鳳凰山莊”整體投資完成后,通過第三方對村集體投入資產評估后,按評估價值核算社員股份,按股比分享收益。而嶺東村的扶貧資金25萬,也以優(yōu)先股形式投入到合作社,享有每年10%的保底分紅。
嶺東村以資源入股的集體股份被量化到每戶村民,在當年總收入扣除生產經營和管理成本,彌補歷年虧損后的可分配盈余,經過成員大會討論通過,按股比作為嶺東村集體股份分紅。嶺東村再按“量化到戶、按股分紅、脫貧退股、滾動使用”的模式,對農戶進行兌現。
同時,貧困戶還可以貸款入企。即通過“合作社+貧困戶+銀行”簽訂三方協(xié)議,有貸款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貸5萬元入合作社,首期合作3年,每戶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
除了每年享有分紅,嶺東村民還可進入鳳凰山莊工作。鳳凰山莊合作社社長張廣明說,該山莊的技術崗位,優(yōu)先招聘嶺東村民,一般性崗位,則全部由嶺東村民擔任,“現在大家的精神面貌變好了,以前沒事干,就是在村里遛遛狗,現在工作勁頭很足?,F在山莊里有跑馬場、鳥園、猴園、熱氣球場等,預計今年7月之前完工。下一步,我們還將涉及養(yǎng)殖產業(yè),請村民養(yǎng)殖,我們統(tǒng)一收購,打造一個品牌。”
據了解,鳳凰山莊建設中共吸納嶺東村勞動力665.5人次,支付工資92098元,其中聘用貧困人員出工532人次,就業(yè)分紅26600元;通過村民閑置資源資產入社的形式,盤活農戶閑置資產,通過租賃村民民居、購買村民閑置農機設備等方式支付村民資金96449元;5戶貧困戶將8.65畝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到合作社,每畝收益700元;村集體資產投資收益3萬元。
在長治,各縣、區(qū)根據自身條件,因地制宜,探索自己的資產收益扶貧道路。
46歲的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āng)縣賈豁鄉(xiāng)古臺村村民趙志文是一名農民,家中有七口人,除了父親、妻子,他還有四個孩子,都在上學。父親老邁,孩子年幼,他無法進城打工,一家人就靠種地為生,人多地少,每年只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山西長治試水資產收益扶貧,農民變成股東。圖為資產收益扶貧項目“鳳凰山莊”內部。受訪人提供
他說:“縣里政策好,我從銀行貸了3萬,入股大山禽業(yè)成了股東,一年平白有3000元分紅,夠孩子們上學用,還利息也不用我管。”這是武鄉(xiāng)縣資產收益扶貧的其中一種扶貧模式“貧困戶貸款+帶資入企+就業(yè)分紅”。
據鞏素萍介紹,按照當地扶貧政策,武鄉(xiāng)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果自愿申請貸款,大山禽業(yè)公司可出面擔保,所貸款項轉為貧困戶持有的資本金后,直接注入該企業(yè),貧困戶每年可獲得10%保底分紅,貸款由武鄉(xiāng)縣政府貼息,貸款到期后,該企業(yè)需一次性向貧困戶支付全額本金,并監(jiān)督其償還銀行貸款。
這種模式可以概括為“貧困戶貸款、帶資入企、就業(yè)分紅”模式,除了大山禽業(yè)公司,大象集團實施同樣的模式幫助貧困戶。
除了個人貸款入股外,村集體還可以用扶貧基金入股工廠成為股東。
在武鄉(xiāng)縣大有鄉(xiāng)河西溝村當了12年村支書的郁存印告訴記者,他們村距離武鄉(xiāng)縣有30多公里路程,比較偏僻,全村只有64戶人家,200多口人,年輕人大多出外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
他說:“我們村沒資源,沒有集體經濟,大家種地生活,種玉米和谷子,收入很少。村里有6戶貧困戶,市里給了25萬扶貧基金,縣里又給了10萬,我們按照縣里的政策,將這筆錢入股大山禽業(yè),成了股東,每年有3.5萬元的保底分紅,這是村集體的錢,我們準備用這筆錢給村里修修路或者干點別的。”
除了大山禽業(yè)和大象集團,多維牧業(yè)也是當地政府合作的對象。據了解,多維牧業(yè)將市價2000元一只的湖羊以1000元的價格賣給貧困戶。而這1000元,除了貧困戶自掏的200元,其余800元由當地政府用切塊資金補助。
之后,農戶可將湖羊寄養(yǎng)在該企業(yè)規(guī)劃區(qū)域內,由企業(yè)代養(yǎng),貧困戶負責提供秸稈和玉米,投入的錢、物由公司統(tǒng)一折價,一年后按不低于總投資的20%分紅,而政府補助的切塊資金永遠屬于貧困戶,分紅協(xié)議終止時返還給貧困戶。截至目前,武鄉(xiāng)縣有124戶貧困戶在該企業(yè)寄養(yǎng)湖羊510只。
2016年11月2日,長治市被確定為山西唯一的“資產收益扶貧整市推進試點”。目前,該市有640個村共整合產業(yè)資金1.98億元,已實施資產收益項目資金1.28億元,實施資產收益項目涉及339個村、272個實施主體,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13萬戶5.46萬人,已有250個村收益分紅,合計分紅777.38萬元,戶均增收364元。(完)
原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4-30/821271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