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那天,難得晴朗的天氣,我在錦江南岸的望江公園,與來自加拿大的美食作家Jordan Porter(喬丹·波特)在露天茶館喝茶。聊起四川美食,Jordan的語速不由自主地變快,聲調(diào)也像是剛下油鍋的炸花生,酥香悅耳,在這靜謐竹林里,似乎可以叫醒這姍姍來遲的春天。
對成都美食的熱愛和對其文化的獨到理解,促使Jordan創(chuàng)立了“Chengdu Food Tours”(成都美食之旅)網(wǎng)站。顧名思義,就是帶著世界各地來蓉的國際吃貨們各種味蕾嘗鮮。
特別的是,Jordan避開常規(guī)旅行指南的人云亦云,試圖讓慕名而來的外國人放下刻板印象,去體驗街頭巷尾名不轉經(jīng)傳的本地好味,去尋找背后的情感記憶,通過美食去感知成都以及成都人的特質。文/劉昕怡
一起點菜一起吃,總有驚喜
“如能歡暢共飲, 何必獨自喝悶酒?”
Jordan如今長居成都,每年會回加拿大探個親度個假。在加拿大讀大學時,他選了中國歷史專業(yè),但他不希望對中國文化的喜歡止步于“局外人”的淺顯理解。來成都的第一年,他在西南財大學習中文。
創(chuàng)辦“成都美食之旅”之前,Jordan曾在英國商會和新媒體公司任職,還與朋友共同舉辦過“Chengdu Startup Weekend”(成都創(chuàng)業(yè)周末)的分享活動。他留在成都,一待就是七年,主要原因便是美食,當然也因為一年前他娶了位成都美女,當了成都女婿。
“旅行中,與一個地方最親密無間的聯(lián)系,就是在品嘗當?shù)孛朗车臅r候。”Jordan從小對美食感興趣,他笑稱美食話題可是一整天都聊不盡的,旅行更是豐富了他的美食觀。“我所有旅行的最美好的回憶都跟食物有關。在參觀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等著名景點時,我與它們之間依然會隔著相機的距離,但是食物就沒有,它與文化交融,也與旅行者交融。進餐的時候,你會與當?shù)厝丝康煤芙?,近到手肘會不?jīng)意碰到。所以品嘗美食永遠是體驗當?shù)厣畹淖罴逊绞街弧?rdquo;
2009年,Jordan初次來成都旅行時,和朋友去吃冷鍋串串,“旁邊有桌熱心的阿姨,告訴我們這是什么菜,那是什么肉,雖然當時我們語言不通,靠的是比手畫腳,但是能夠感受到她們特別希望我們吃得愉快。結果也確實如此。”
對比中國與加拿大的飲食文化差異,除了共食或分餐這種形式上的直觀區(qū)別外,還在于理念。他解釋道:“在加拿大,晚餐很簡單,我們更多會想著after party(飯后派對)去哪里?在中國,晚餐本身就是焦點,晚餐上就可以有吃有喝有派對。有時候一頓飯可以其樂融融吃兩三個小時。”
Jordan挺喜歡幾個人一桌子共享美食,不會有“我點我的,你點你的,你點的菜不好吃?反正跟我沒關系!”的慣性思維,點菜的人會全盤考慮大家的口味,“點了10個菜,不一定全是你喜歡的,但一定會有你喜歡的。”Jordan對這種心理狀態(tài)打了個比方:“如果能歡暢共飲,何必獨自喝悶酒?”
最愛逛成都的菜市場
它是天府之國的“美味切片”
作為一個在成都生活了7年的美食愛好者,Jordan早已清楚地認識到:川菜特色遠遠不止“麻辣”這么簡單——“川菜有辣,但日常炒菜多是佐以干海椒,所以不怎么辣。其實,我覺得墨西哥菜、印度菜、泰國菜中有不少菜肴比川菜辣多了。”
他甚至“反客為主”地跟我這個四川人講起了辣椒的歷史:“海椒,通過‘海’這個字就知道它是外來物,它原產(chǎn)于南美洲,被帶到歐洲,再由歐洲傳到世界各地。川人在吃辣之前,主要佐料是花椒和姜。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帶來了各式香料,使川菜發(fā)展成現(xiàn)今的樣子,它形成了自己的烹飪哲學……”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川菜,Jordan看書、查資料、問大廚、問路人,親自逛菜市場去山里摘野菜,隨時都在觀察和好奇。菜市場是Jordan帶外國朋友們了解成都美食的必選項,他自稱從菜市場看到這個天府之國的“美味切片”。
“每周去菜市場,我都能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菜,時令蔬菜很多,尤其是春天,春芽、茼蒿、春筍,還有新鮮的茴香和藿香,再過一兩周它們就下市了。加拿大有很長時間的冬天,菜品遠沒有那么豐富。”采訪時,他還翻出幾張自己拍的蔬菜照片,問我是否知道那些菜的學名,“所有綠色蔬菜都可以被當?shù)厝私凶?lsquo;青菜’,但它們到底是什么呢?”
眾所周知,老外對中國菜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聞名遐邇的宮保雞丁,其實一般家庭里很少做;“左宗棠雞”也跟晚清名臣左宗棠沒啥關系,大塊雞肉錘松后油炸,再用西式甜醬調(diào)味,簡直可以算作一道西式菜肴,很合老外的口味,中國人自己極少會吃。
Jordan一直都在跟來成都旅游的外國朋友說,四川除了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擔擔面,還有很多意想不到卻好吃到令人念念不忘的美食。“除了火鍋,還有干鍋、串串、缽缽雞,、也有不辣、不油的,也有蒸菜、湯菜、涼拌菜……連醬油、醋都分很多種。你不用喜歡每一樣菜,但是嘗試一道新菜的體驗很重要,對,就是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
去年一年,成都的火鍋店開得很熱鬧。Jordan也有自己對火鍋的理解:“火鍋的湯底沒有太多花樣,主要的妙處其實在于涮的菜品豐富——香豆腐、毛肚、折耳根……這些食材在同樣的底料里,卻帶給舌尖完全不同的味道。白涼粉總會伴著醋和辣椒,黃涼粉就是豆瓣,擔擔面和甜水面的佐料不可交換。食材的質感和搭配佐料之間的關系,也能折射出背后的文化和生活態(tài)度。”
如果回加拿大
“賣泡菜應該能賺錢”
雖然全球化讓這個世界越來越“平”,雖然成都也有來自五湖四海的美食和菜系,但川味依然是這個城市的味蕾偏愛,因為食物是帶著情感的存在。
Jordan說:“如果問你最愛的食物是什么,人們的回答通常是媽媽或者(外)祖母做的菜。我行走在市井小巷中,常常能看到一個大叔或阿姨在做蛋烘糕,邊上簇擁著很多年輕人。成都人也會去吃印度菜、越南菜和法餐,或者跟朋友在咖啡館泡一個下午,但他們最喜歡的應該還是那些蒼蠅館子、老字號和街邊小攤,因為那里有他們童年的味道。”
Jordan還發(fā)現(xiàn):在成都,幾乎每家餐廳都有自己的熟油海椒和豆瓣、泡菜;每個菜市場、每個家庭也有自己做的豆瓣或泡菜,甚至是泡酒。“無論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庭里都有自制美食的習慣。這種手工制造的美食文化,是整個社會的精神屬性之一。”
他還打趣地說:“我現(xiàn)在也會泡泡菜了,如果回加拿大做的話,估計可以被稱為‘精品泡菜’,一罐賣上12美元不在話下。”
過年時,Jordan也跟著丈母娘一起灌香腸、做臘肉。他喜歡人們不僅是因為吃聚到一起,也因為共同制作美食而凝聚在一起,分工協(xié)作。這充滿情感的味道,才叫家的味道。
在Jordan看來,旅行中最悲傷的狀態(tài),就是出門看景點,回酒店吃個飯——沒能在本地餐廳感受到人的氛圍,沒能對一方土地產(chǎn)生貼近的情感。他坦言,成都并不是一個令他驚艷的城市,他眼中這個城市的迷人之處,不是那些旅游景點,而是一種生活氛圍:友好、平和、緩慢。“這個城市總是確保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之間找到一種平衡,一種平和閑適的心態(tài)。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喝茶、吃飯。而且是要去到本地人愛去的地方,去體驗本地人的思考和感受。”
波特小錦囊
帶外國人咋個吃?
1.吃特色家常菜
他牽頭的一次美食之旅,通常會去4個餐廳、品嘗至少3種小吃,最重要的是吃特色家常菜。點菜時要葷素搭配,品嘗不同的烹飪方式和口感。米飯不是主推,因為容易飽腹,但Jordan說,米飯是很多菜的好搭檔,比如說:酸菜魚、蹺腳牛肉和麻婆豆腐等。
2.在菜市場吃?;ń?/p>
在菜市場吃一顆麻酥酥的花椒也是必選。花椒刺激出來的口水,能讓你更深層次地感受辣椒的辣??赐鈬顺曰ń坊蚩藁蛐ι踔烈庀氩坏降谋砬?,也很有趣。Jordan喜歡露天菜市場,四五個小巷連在一起,擺攤賣菜的人也有鄰里之間的熟悉感。他推薦的菜市場有:工農(nóng)村菜市場和青羊小區(qū)菜市場。
3.細啃小香骨頭
兔腦殼、雞爪爪、鴨脖子,就是外國人眼中的“中式黑暗料理”。外國人一般愛吃不帶骨的肉,會缺失成都人“吃到耍”和“香香嘴兒”的樂趣,Jordan便肩負起了這樣的“宣傳重任”,前提當然是他理解這種美食哲學:骨頭帶來一種細嚼慢咽的體驗,帶來一種休閑放松的狀態(tài),人在相處中也會感染到這種閑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