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流浪 25歲時與父親賭氣 小伙來成都晃5年
父親說
兒子眼高手低,自己想給他一點壓力,總有一天他會理解父母的出發(fā)點是對的。
兒子說
總是被父親數(shù)落,就不想回家。后來時間久了,混得又不好,就更不好意思回去了。
-住在哪里?
網吧、酒吧都是他睡覺的地方
-靠什么生活?
撿花籃賣到花店為生
離家僅240公里,今年30歲的吳偉始終沒有踏上回家的路,在外晃蕩5年,一無所有。他說他回不了頭,雖然他已厭倦了漂泊。父親一開始堅持認為,都是為了兒子好。“等他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明白了”。最后他撐不住了,踏上了尋找兒子的路程。10月10日這天中午,武侯區(qū)一家花店外,吳剛找到了已消失5年的兒子,吳偉這才結束了流浪生活。
被父親責罵
兒子5年不回家
從兩歲開始,吳偉就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父親吳剛在外打工,逢年過節(jié)才回一次家,“這娃性格有點像他媽,比較內向,不怎么喜歡結交朋友。”提到兒子,吳剛頗有些恨鐵不成鋼。讀書時兒子成績不好,他就會對兒子一通數(shù)落,不過孩子的爺爺總會制止,“他爺爺總會說,‘哎呀你莫管他的,往年大字不識的也能生活’。”吳剛認為,兒子成今天這個樣子,和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也有關系。參加工作后,施工員、計件工……吳偉頻繁更換工作。每年回家,他也免不了被父親數(shù)落,“工廠那么多工人都能堅持,為什么你不能?有時候我就是想和他交流一下,但他鉆牛角尖,我就會吼一下他。”吳剛皺著眉頭說。
2012年春節(jié),在外打工的吳偉本該回家了,火車到了成都站,25歲的他沒有再換乘汽車,而是留了下來。
撿花籃為生
被保安送進派出所
剛開始的幾個月,吳偉還拿著積蓄在二環(huán)邊上租房住,快到交房租時間,他沒能找到工作,之后就沒錢租房了。“夏天還好,哪都能湊合,冬天就不行了”,肯德基、網吧都是吳偉過冬的地方。
“白天一些酒吧不營業(yè),大廳可以進去睡覺”。吳偉混跡網吧,也碰到一些“老江湖”,他認識一個河南人,專門靠撿花籃賣到花店為生,“哪里開業(yè)、慶生要擺花籃,都可以去,最開始一個月可以掙三四千呢”。說到剛開始的幾年,吳偉一臉激動,不過沒多久,干這行的人越來越多。
有一次,吳偉在一家剛開張的店鋪外蹲守,等到晚上就去搬花籃,結果被保安攔住。吳偉告訴記者,對方當時報了警,他被送到了派出所。
晚上撿花籃,吳偉扛著一摞花籃放到花店門口,白天再去收賬,兩塊錢一個,一次要賣五六十個。不過,干這行的人越來越多,人家店主剛擺出來大家就跑去撿,這群人便成了保安的重點盯防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