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幾名老員工均是外地人,在京就業(yè)均超出10年,他們的歸屬感越來越弱,北京的房租也水漲船高,公司能負起的工資漲幅遠不如房價,甚至不及房租上漲的速度。起初大家均沒有購房的概念,當反應過來時已買不起。
遠在河北固安的房子,從2015年8月的7000元/平方米,漲至2016年8月的20000元/平方米,這讓包括唐會一公司員工在內的希望在環(huán)京區(qū)縣買房的人感到恐慌。唐會一公司的幾名老員工,僅有一名在房價起飛前夜的環(huán)京區(qū)域購得一房,如今單價早已翻番。
其他人則選擇離開,這讓唐會一不知所措,甚至有時候怨恨房價的飛漲,但卻無能為力。
唐會一坦言,房價上漲雖然帶來巨大財富,但和公司的未來二選一的話,她毫不猶豫地選擇公司,那是她和老公付出超過10年的地方,有一批超過10年的員工。
如何解決員工的住房困難,如何提升員工在北京的歸屬感?唐會一也沒有答案。
兩個合肥人的買房經:
一個追悔莫及 一個賣股買房
在合肥買套房,有點難。
9月25日,合肥市信達公園里項目開盤。雖然意向購房者馬先生居住的小區(qū),距離開盤地點很近,但馬先生并沒有買到房,因為馬先生之前并沒有來得及認籌排號。
這一切,皆源于合肥樓市自年初以來所開啟的上漲模式。萬家房產數(shù)據顯示,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1月到7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shù),合肥房價環(huán)比上漲幅度一直位列榜單前5位。
據了解,信達公園里項目的銷售單價已超過2萬元,但1000多人來選400多套房,仍然無法給購房者“解渴”。售樓小姐一邊給選到房的客戶道“恭喜”,一邊回答著記者的“能不能買到房”的問題。她告訴記者,“(房子)還是能買到的,要看緣分。”
沒有選到房的馬先生和記者聊起購房經歷,嘆了口氣說,“我要是聽我大侄子的,前年在濱湖萬達搞一套,現(xiàn)在不賺大發(fā)了嗎?”
與馬先生的買房經歷不同,李劍是賣股買房的典型。1992年中專畢業(yè)后,他就職于六安市一家國企。2012年調動至合肥市,目前月收入4000+。他說他成功的秘訣是工作后從來沒有存過定期存款。“我認為存到銀行就是為銀行打工,關鍵會造成嚴重貶值。”
1996年開始入市炒股的他,“頭幾年一直在交學費,慢慢地有了些經驗,并在2007年和2015年牛市中大賺,還在暴跌前成功抽身。”
賣掉股票之后,李劍投資的目光從股市轉移到樓市。2016年初,他買了三套二手房。其中第一套是合肥市政務區(qū)的國際花都學區(qū)房,每平方米16500元買入,目前市價每平方米28000元;第二套是合肥市濱湖新區(qū)保利小區(qū),買入單價每平方米11000元,目前市價每平方米20000元;第三套是合肥市濱湖新區(qū)高速時代廣場,買入價是每平方米13800元,目前市價每平方米21000元。
李劍告訴記者,加上自住房,目前四套房扣除貸款,市值800萬元。
“我打算中長期持有房子。”對于持有的理由,李劍表示,合肥離南京、上海、蘇州、杭州的距離都很近,這些發(fā)達區(qū)域有很強的購買力。安徽返鄉(xiāng)置業(yè)人群有充足的購房能力,他們大部分會選擇合肥。合肥是安徽的單核城市,安徽人有錢了,往往想給孩子在合肥買套房子。而且,安徽人大部分有強烈的“二房夢”。這些都導致了強大的購房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