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心理熱線”的大多是官員家屬
2012年,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詢問中心對20個中央部委共2500名職工進行了一項與壓力情形有關的調(diào)研,結(jié)果有63.3%的職工認為自己承受著中等以上程度的壓力,其壓力來源除了“職務升遷受阻”外,還包括工作責任、住房負擔、領導工作風格、目睹腐敗與抵擋誘惑等。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該中心同年開通了“咨詢熱線”,但從相關渠道獲悉,目前幾乎沒有官員自報家門直接撥打該熱線,前來咨詢的幾乎都是官員的家屬。這個調(diào)研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結(jié)論,即處級以下干部比處級以上干部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在記者的采訪中,心理醫(yī)生和研究學者坦言基層公務員遭遇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甚,“基層處級以下官員占到公務員隊伍的90%左右,他們多數(shù)沒心理檢測的意識,咨詢渠道更少,再加上上升空間窄,壓力會更大,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理應得到重視。”專門研究腐敗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fā)展與戰(zhàn)略研究院副院長、經(jīng)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告訴記者。
還有學者將2009年視為全社會開始關注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的“元年”。那一年的報道中共有13個官員自殺。2011年年底,中紀委、中組部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關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養(yǎng)的意見》。也正是從那時候起,關于公務員心理健康的講座與培訓開始在各級政府機關頻繁舉辦,有些心理學專家還被請入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專家小組。
“所謂的抑郁或心理疾病,不能簡單視為患病官員的個人問題,它歸根到底是一個社會問題”,北師大心理學系教授許燕曾對媒體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