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會把過去遭受的苦難講出來,對于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艾義英而言,國家公祭日的設(shè)立,是她情緒的一個出口。新京報記者 盧美慧 攝
為南京大屠殺設(shè)立首個國家公祭日,跟我們這些家屬的自發(fā)行為有區(qū)別,這傷痛不是一兩家人的,而是幾十萬人的,是整個國家的,該有一個儀式去紀念這一切。好讓后來的人銘記那段歷史,這是我們自家的歷史,如果我們中國人都不好好紀念和尊重,其他國家的人就更不會。
——1937年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艾義英
■ 對話人物
艾義英
86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
■ 對話動機
首個國家公祭日前夕,應(yīng)日本“中國戰(zhàn)爭受害者證言集會邀請會”邀請,艾義英于12月5日至11日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東京等地參加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集會。
南京大屠殺期間,艾義英的父親、兩個叔叔、一個堂哥被日軍殺害。其間生產(chǎn)的母親為了帶著艾義英姐弟3人繼續(xù)逃命,被迫丟棄了剛出生不久的女嬰。
對日本人“又恨又怕”了77年,艾義英對自己有機會去日本講述歷史真相,相比于日本民間團體所釋放出的善意,艾義英對首個國家公祭日到來更為期待,“自家的歷史是時候好好紀念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