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選手集體“就地小解”
昨日,一組圖片引起眾多網(wǎng)民熱議。圖片上,一排身穿鮮艷運動服的男子,面朝紅墻或綠化帶站成一排,紅墻上留下一片又一片濕,綠化帶地上“水”流一地。集體隨地小便的不僅有國人,也有外國選手。
經(jīng)多方確認(rèn),這組圖片的眾多男子,確實是參加2013年北京馬拉松的選手。參賽選手王女士說,比賽開始后不久,就有一些選手跑到長安街附近的墻邊小便,一路上也會偶爾遇見這種情況。
據(jù)多年參加馬拉松活動的周先生說,以前就聽說過北京馬拉松有站在路邊小便的傳統(tǒng),“這幾年情況都差不多,不知道今年為什么網(wǎng)上傳得這么熱?!敝芟壬f,跑馬拉松的選手本身就排汗多,“上廁所的需求不是很大,有人就覺得是一個傳統(tǒng)才去(小便)?!?/P>
流動廁所前多人排隊等候
據(jù)了解,今年北京馬拉松有30000人報名參賽,參加全程(42.195公里)的人數(shù)為15000人,參加半程馬拉松和迷你跑(4.2公里)的分別是7000人和8000人。全程馬拉松男子頂尖選手跑下來也超過2小時,而業(yè)余愛好者通常需要4-5小時。
“賽道旁邊設(shè)置的有流動廁所,跑步的時候,我看見很多人在排隊。”王女士說,自己不確定廁所的數(shù)量。參加過兩年馬拉松比賽的于小姐說,跑過了知春路,“在一些綠化帶和草叢里,也會看到一些人小便”,“數(shù)量不是很多,就幾個人?!?/P>
聲音
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一些參賽者隨處小便成為“景觀”,有人戲謔“尿紅墻”為北馬傳統(tǒng)。一面要提醒個人注意文明,一面也要檢討組織方為何不提供充足設(shè)施以免尷尬?個人不可隨處小便,公共服務(wù)須“小處”不可隨便。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