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可以習慣一個人生活,我想我可以假裝不曾愛過……”在臺灣,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一個人精致而獨立的生活,完全沒有歌曲《一個人生活》的悲情。根據(jù)臺內政部門統(tǒng)計,2018年全臺30歲以上的單身人口已超過600萬人,也就是說,30歲以上近四成是單身。其中,女性比男性多60萬人。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2011年出版的《一個人的經(jīng)濟》認為,伴隨高齡化、少子化和網(wǎng)絡化,正形成產(chǎn)值驚人的“一個人經(jīng)濟潮”。臺灣堪稱“槍槍中招”。作家林奇伯受訪時表示,過去多數(shù)人總把“單身族”簡化為“不婚族”。目前臺灣單身包括不婚單身、已婚分居、喪偶獨居等多種。由于現(xiàn)代人愈來愈注重“獨自一人,也要擁有便利、舒適、情感安慰與陪伴、探索生活的豐富性”,單身經(jīng)濟觸角已遍及衣食住行樂等各個面向。
“一個人在外吃飯很方便。”臺北婦女新知協(xié)會首任理事長紀欣住在臺北,單身多年。臺灣外賣不算廣泛,但便利店多,都會幾乎十步一店。便利店的即熱食品從面條、米飯到雞湯應有盡有,水果也零售到單只香蕉20塊(新臺幣,下同)、兩只香蕉30塊。遍布街巷的牛肉面店,可以自拼菜色的便當?shù)?,過半都是一人食客的。還有餐廳干脆把“個人”寫上招牌。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附近的一家“個人鴛鴦鍋店”,盡管餐廳也接待朋友聚餐,但店內有專為一人食客設計的餐桌、套餐,讓一人食客吃得更自在、更多樣。老板表示,一人食客其實更好賺,“因為客人不和朋友聊天,占桌時間短,也更重視個人享受,會加點很多食材。”
臺灣很多樓盤都設計了小戶型,十幾坪(1坪相當3.3平方米)、20多坪很常見。最近開盤的位于臺北內湖的一個樓盤,最小戶型只有12坪。房地產(chǎn)中介、永慶房屋業(yè)管部資深經(jīng)理謝志杰最近受訪時介紹,永慶房產(chǎn)根據(jù)近一年實價登錄資料發(fā)現(xiàn),臺北市20坪以下的交易占比為19.3%,新北市有10.8%,顯示小宅產(chǎn)品需求不小。而過去銀行不愿貸款給15坪以下的小戶型,即使是16至20坪貸款也都是高標準。兩年前,土地銀行先松綁,貸款給小戶型,一方面因為房地產(chǎn)市場不景氣,另一方面,業(yè)內人士表示,他們看好單身市場的大趨勢。
一個人旅游,在臺灣,也漸成風潮。旅游平臺KLOOK在16個國家和地區(qū)訪問了2.1萬位民眾,結果發(fā)現(xiàn),臺灣受訪者46%曾經(jīng)一個人旅行過,38%表示正考慮要嘗試,兩個比例高達84%,排在第二位。而臺灣民眾通過KLOOK預訂單人行程的比例也呈明顯增長,到今年8月已占整體預訂60%,較去年同期成長6成。
紀欣認為,臺灣單身女性多,與經(jīng)濟上自給自足不無關聯(lián),“沒有生存問題,把自己生活也安排得不錯。比如,聚在一起喝下午茶的多是單身女性。”林奇伯也介紹,目前臺灣“小份量精致餐點”大為風行,比如王品集團的“石二鍋12MINI”代表著“迷你、精致、快速”。這些與大前研一的觀察不謀而合。他發(fā)現(xiàn),一人生活更不愿意省錢屈就廉價商品,穿流行服飾、上瑜伽課、偶爾來個貴婦下午茶等,都是讓自己外在與內在看起來更美好。
今年4月,一本專門寫給老年單身族的新書《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提出“越老越要小確幸”“有了錢,人生才做得了主”等,說中了很多單身族的心事。臺灣不少金融機構都提醒單身族,要從醫(yī)療、養(yǎng)老、長照等方面做好退休規(guī)劃。年近60歲的王女士十幾年前,她先買了醫(yī)療商業(yè)保險。近年又加買了長期照顧險,每年多繳7萬多元保費,連繳20年,費用不低。她說,一個人生活,如果老了以后生活無法自理,每月可獲得3萬元補助請看護,還是值得。單身生活更需要重視理財和保險,這也是單身經(jīng)濟的重要一環(hu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