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2月25日電 題:寶島“悅讀”風氣漸濃
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孔任遠
在臺灣的地鐵列車、便利店、公園里……幾乎隨處可見在看書、讀報的民眾。無論是幼兒、青年還是白發(fā)長者,無論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在寶島,閱讀相當普遍。

新北市民眾參加閱讀節(jié)活動。(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攝
臺教育主管部門25日發(fā)布統計顯示,2018年,全臺共9198萬人次走入公共圖書館,借書者達2167萬人次,共有7791萬冊書被借閱。其中,進館人次較2017年增加576萬。
閱讀風盛行,得益于各方共同推動。統計顯示,近十年來,全臺公共圖書館館藏書增長74.4%,總量達5100萬余冊;人均借閱書籍由2.25冊增至3.3冊。
臺教育主管部門主任秘書朱楠賢25日出席2018年臺灣閱讀風貌發(fā)布記者會時表示,書籍可以給人啟發(fā),閱讀有助提升人的素質。希望全方位、多領域推動閱讀,讓孩子從小培養(yǎng)閱讀習慣。
隨著網絡發(fā)展,電子書逐漸興起,臺灣民眾的閱讀習慣也有所變化。統計發(fā)現,2018年,臺灣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借閱人次較2017年增長30%。
因應網絡時代帶來的變化,臺文化主管部門2014年7月便攜手數碼聯盟發(fā)起“新閱讀運動”,號召民眾以多元化方式接觸書籍。時任“文化部長”龍應臺曾表示,新閱讀并不限于紙本閱讀,而是提倡“深度閱讀”。
電子書受關注度正日漸提高。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王錦華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民眾閱讀習慣改變,該圖書館將推行電子書列為今年工作重點。

新北市民眾參加閱讀節(jié)活動。(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小愿 攝
據悉,新北市立圖書館目前有電子書16萬冊,數量居全臺之首。館內還于去年引入人臉識別系統,便于民眾借還書籍,創(chuàng)島內圖書館之先河。
閱讀氛圍濃,也得益于大型書展活動。頗負盛名的臺北國際書展,今年已是第27屆,以“讀書正好”為主題,全球735家出版社參展,舉辦逾500場活動,為民眾帶來盛大的閱讀嘉年華。
2013年以來,臺灣閱讀節(jié)每年舉辦,各地圖書館與出版社、書店、學校、民間團體等合作,舉辦讀書會、新書發(fā)表會等多元活動,讓民眾體驗閱讀樂趣。
臺灣閱讀氛圍,還可從機場、車站甚至偏鄉(xiāng)老街的漂書點看出。臺灣漂書協會秘書長莊崴2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介紹,協會與交通主管部門、郵局、觀光景點等合作,目前已在全臺設立3000多個漂書點,希望促進書的流動,讓更多人“悅讀”。
據介紹,該協會自2014年成立以來,已“漂出”逾500萬冊書。每年底,協會還呼吁民眾將棄用書籍送至特定收集點,經專門人員整理后送至漂書點,希望賦予書“二次生命”。
此外,新北市立圖書館等近年還推出“春節(jié)漂書專車”,免費提供圖書給乘客閱讀,讓書香陪伴旅客出行。
近年,每年都有深度參與閱讀推廣工作的公共圖書館、縣市教育部門,以及閱讀達人受表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