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跟風,凸顯特色是關鍵
曾打造貨柜餐廳與貨柜旅館的知名建筑師林志峰說,貨柜算是廢棄物的再利用,因臺灣是海島,貨柜也可說是臺灣既有“資源”,是不需要再多浪費能源的材料,施工快速且環(huán)保,且因屬二手材料,可兼具成本低廉、經濟等特性,并且可以組合、堆疊,比單純的組合屋有更多變化。
但林志峰同樣指出,雖然貨柜具有設計、施工的自由度,可以在海上、山上、城巿任何地方搭建,并且具有能夠快速建立及移動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易熱、尺寸固定等缺點,無法使用于大空間及載重受限等。
對于一窩蜂的貨柜巿集現象,林志峰認為,任何硬件的使用都要看如何搭配軟件,貨柜本身并沒有問題,但使用者怎么想是另一回事。如果只是出于節(jié)約成本或重復利用的考慮,那就不必看衰貨柜巿集。但若只是趕流行,免不了被質疑過度泛濫,重點在于如何利用貨柜材料創(chuàng)造出特色。
如何推陳出新、凸顯特色,從而成功吸引游客是關鍵。以高雄的“集盒”貨柜聚落為例,今年3月開幕以來,成為“臉書”等社交網站的熱門打卡景點,但隨著新鮮感漸失,人潮盛況不復從前。高雄市經濟發(fā)展局為維持熱度,不斷注入新活動,強調此處不是單純的貨柜市集,“即使貨柜退燒,仍有其他跟都市有關的元素,不會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