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扯上政治,“被轉(zhuǎn)型正義”不是頭一遭,早在陳水扁執(zhí)政時,教育部門一樓大廳的孔子浮雕就被教育宣傳看板遮住近八年,直到2008年馬英九上臺才拆掉宣傳看板,讓孔子浮雕重現(xiàn)。
導報綜合臺媒3月8日報道 民進黨當局推動所謂“轉(zhuǎn)型正義”,就連孔子也被扯上。臺北故宮7月排定“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展覽,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稱,因擔憂民眾質(zhì)疑“孔子與臺灣的關(guān)聯(lián)”,在展名及介紹上會更謹慎,不排除拿掉“至圣先師”四字。
臺北故宮8日舉辦媒體餐敘,會中院長林正儀宣布啟動“新故宮運動”,指出將以“國際組織化”、“在地公共化”雙主軸,對外提升競爭力,對內(nèi)爭取全民認同。
林正儀表示,故宮藏品雖以中國文物為主,但未來詮釋方法將從整個東亞區(qū)觀點出發(fā),以玉器來說,臺灣“原住民”早就用玉,臺東史前博物館也有珍貴藏品,這些角度都讓故宮更能與外界連結(jié),激蕩出不同文化發(fā)現(xiàn)。
林正儀說,今年展覽因都是兩三年前排定,內(nèi)容無法更動,但在展名及介紹方面會更謹慎。如今年7月將展出“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考慮部分民眾可能會產(chǎn)生“孔子與臺灣有何關(guān)聯(lián)”的質(zhì)疑,會再思考是否刪除展名中的“至圣先師”四字,以免產(chǎn)生對立。另外,故宮在研究上也會跳脫意識形態(tài),介紹孔子固有價值,以藝術(shù)性和文化性詮釋展品。
當被問到倘若中國大陸以“文物屬中”要求歸還怎么辦?林正儀稱,文物流通保存本來就有不同時代背景,大英博物館、羅浮宮藏品來自世界各地,也都沒歸還。他認為這正是世界文物流通的現(xiàn)象。
對于臺北故宮考慮重新思考“至圣先師”展名,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表示,用“至圣先師”四個字稱呼孔子行之多年,根本不會混淆。她指出,臺灣2300萬人大部分來自閩南,民進黨再怎么“去中國化”,民眾講的仍是漢語、普通話,信奉忠孝節(jié)義等價值也都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這點不可否認。
孔子扯上政治,“被轉(zhuǎn)型正義”不是頭一遭,早在陳水扁執(zhí)政時,臺教育部門一樓大廳的孔子浮雕,也曾被三大塊玻璃纖維制的教育宣傳廣告牌遮住近八年,直到2008年馬英九上臺才拆掉宣傳廣告牌,讓孔子浮雕重現(xiàn)。
臺中市長林佳龍年初談重建臺中神社時,也曾指臺中孔廟不是古跡,是“國民黨把以前的日本神社干掉,來用孔子統(tǒng)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