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5月17日訊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臺北市府打算進一步延伸“禁用免洗餐具”政策,從市府地下美食街攤商開始管制,日前特別派人向美食街攤商宣導(dǎo),不要再用免洗餐具供應(yīng)餐點,要改用不銹鋼或是玻璃容器。賣小吃的業(yè)者很緊張,因為不銹鋼餐具一套至少上百元,足足是免洗餐具的100倍,真要提供不銹鋼餐具,還得多計算洗碗的人工成本。
菜市場里吃小吃,看不見免洗餐具的蹤影,臺北市長柯文哲要強力推廣,打算從市府地下室美食街做起。
北市美食街攤商vs.市府推廣員工:“到底什么時候執(zhí)行?如果我們6月5日擺攤咧?還沒確定,我現(xiàn)在是怕6月5日上路就糟糕了。 ”
緊張兮兮,猛問新規(guī)定什么時候上路,小販不知所措,賣油飯、炒米粉不能用紙盒、塑膠碗,該怎么賣?
臺北市美食街攤商vs.記者:“你們有辦法用不銹鋼賣嗎?就是傷腦筋啊,要有一段時間才可以,客人也要一段時間才能接受。 ”
鹵味攤鍋子旁又是免洗筷,又是紙碗和一大疊透明塑膠盒,這些一次性容器都在市府禁止使用范圍內(nèi),北市府下禁令,小吃攤業(yè)者擔(dān)心的就是成本。
便宜耐摔的美耐皿餐具,一套成本大約30元(新臺幣,下同),菜市場小吃攤大量購買,北市府員工餐廳也在使用,但市府為了環(huán)保衛(wèi)生,未來連美耐皿餐具都要禁,只能用不銹鋼碗筷,免洗餐具紙碗、竹筷加上湯匙一整組成本價約1元,要是改用不銹鋼餐具,光是碗筷粗估就要120元。
水源市場小吃攤老板:“沒有人工,你也是要請一個工人洗碗,(有的客人)喜歡用免洗的餐具,因為他認為說怕我們會洗不干凈。 ”
臺北市府還得為洗碗的水源和空間傷腦筋,加上和攤商合約明年3月到期前,無法強制,市府初步傾向先勸導(dǎo),至少不要免費提供免洗餐具,垃圾減量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