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08年8月20日,中華臺北隊選手楊淑君(右)在跆拳道女子49公斤級半決賽中與中國小將吳靜鈺激戰(zhàn)。
臺海網8月8日訊 “18年的運動生涯,自己全力以赴了,就沒什么遺憾的,”楊淑君說。但這時,一直保持微笑的她眼圈紅了。
據中新網報道,在8日進行的跆拳道女子49公斤級1/4決賽中,中華臺北名將楊淑君以0:6不敵泰國小將頌坎,結束了倫敦奧運征程。
“對手的打法比較保守。我只要一動,她就阻擋我的進攻,感覺我不太能攻得進去,”楊淑君這樣分析失利原因。她認為,雖然在與頌坎交手的第二回合仍以0:4落后,但當時一直認為不是問題。
楊淑君說,在第三回合時還覺得有機會反敗為勝,但對手一直跌倒佯裝受傷的策略,打亂了自己的進攻節(jié)奏,導致戰(zhàn)術不能順利發(fā)揮,“可惜最后沒能如愿翻盤”
在上午首輪比賽中,她曾以10:3大勝德國人曼茨,出色的狀態(tài)喚起了觀眾對她的期許。畢竟,這極有可能是即將年滿27歲的她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奧運賽場上。
楊淑君出生于臺北縣,9歲開始練習跆拳道,曾經在世青賽上摘金、一鳴驚人。她身高1米67,和同級別選手相比具備出色身體條件,一雙長腿讓她的攻擊距離更遠、更致命。面容俊秀、成績不凡的她,很快成為風靡臺灣的體壇偶像。而獲得北京奧運會參賽資格后“削發(fā)明志”的驚人之舉,更成為體壇佳話。
楊淑君和同在49公斤級的中國名將吳靜鈺是一對“老冤家”。從2006年多哈亞運會開始,兩人頻頻交手。雖然負多勝少,但她一直以驚人的毅力堅持訓練,期待在賽場上擊敗對手,獲得榮譽。
在倫敦奧運周期,楊淑君并非一帆風順。廣州亞運會被取消參賽資格,她甚至一度宣稱“退役”,但冷靜下來后,仍然選擇繼續(xù)為夢想努力。今年亞錦賽中,她在吳靜鈺升級別作戰(zhàn)的情況下,奪得49公斤級冠軍,為征戰(zhàn)奧運儲備了不少自信。
她曾將吳靜鈺的照片貼在家里,時刻激勵自己。而吳靜鈺的教練也承認,楊淑君雖然這幾年連戰(zhàn)連敗,但一直不服氣,想憋著勁兒贏回來,“這樣的對手更可怕”。
然而在倫敦賽場上,楊淑君卻早早地退出了競爭。在泰國小將頌坎失利于半決賽之后,已經無緣在復活賽爭奪銅牌的楊淑君本可以直接離開,但她沒有逃避,而是勇敢地主動出現(xiàn)在記者們面前。
她說,這對于她而言只是一場比賽,沒有什么特別的不甘心。她說,臺灣選手在比賽中,一定不要有太多顧慮。“踢一腳就會害怕會不會被對手得分,想的太多。其他選手就比較活潑,雖然動作粗糙一點,但是敢做,”這似乎也是在為自己的發(fā)揮惋惜。
飽經大賽洗禮的楊淑君說,要將自己的經驗傳給后來人:“面對大賽不要怯場和緊張,不去想太多的人,反而會比拘謹的人打得好。”至于何時告別心愛的跆拳道賽場、從中華臺北隊中退役,她并不急于給出時間表。她說,自己還要再和家人討論一下。
“比輸了還是自己的問題,大家這么關切我、注意我,對我有所期望。但沒有拿到大家預期的目標,謝謝大家……”說到這里,楊淑君的淚水終于奪眶而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