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留學經(jīng)歷:“眼界大開人會變淡定”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看您的履歷,是小學畢業(yè)就去了加拿大讀書。那么小就離開臺灣,有沒有遇到很辛苦的事情?
穆熙妍(以下簡稱“穆”):因為很小就去了,在適應和學習方面沒有多大問題。我很幸運的是媽媽跟著我們姐弟去,所以把我們照顧得很周到。不過因為如此,爸爸一個人在亞洲打拼就很辛苦和孤單。我的父母感情很好,長年分居兩地是很大的犧牲。父親工作忙起來的時候,最高紀錄我曾一年多都沒有看到他,現(xiàn)在回想起他一個人的日子里,最愛的太太和家人都不在身邊,我就覺得非常心疼。另外我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們出去了對奶奶來說是非常難過不舍的事情。她后來生病,我也沒有辦法長期伺候在旁。從小離開故鄉(xiāng)與其說是辛苦,不如說是遺憾。
記:留學的經(jīng)歷帶給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現(xiàn)在這樣自立的性格,是那時就形成的嗎?
穆:留學經(jīng)歷最大的收獲,我認為是眼界開了。加拿大是非常多種族融合的地方,來自各地的移民,帶來原生地的文化,求同存異是基本的。能放開心胸接受并尊重別人的不同,我覺得人也會淡定和大氣些。個性方面,我想是先天和后天各一半。我從小讀書和生活就是不太需要大人擔心的孩子(笑),說是神經(jīng)大條或是看得開可能都有。不過我生活方面還是蠻糊涂的,應該說是觀念很自立吧!
談優(yōu)渥家境:“我爸覺得人有三雙鞋就足夠了”
記:您有非常好的家境,說是千金大小姐一點也不過分。但您剛才說到從小家庭教育的主題就是自立。
穆:我的家庭教育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能要別人做,例如司機是給爸爸和公司主管用的,媽媽和我們都不能隨便用。家里幫忙的阿姨只幫媽媽做家務,自己房間要自己收拾。
記:您現(xiàn)在在娛樂圈發(fā)展,有沒有想過依靠家里的幫助嗎?比如開個精品店之類的。
穆:我爸爸是一個很節(jié)省的人,他家有四個兄弟,從小就不覺得人為什么要有超過三雙鞋。這樣的爸爸怎么可能拿錢讓孩子開精品店(笑)?我比較不喜歡被管,自己賺比較自由一點。不過我絕不能說沒有家里幫助:家里從小花錢讓我讀書,栽培我,雖然教育不奢華,但是該有的可不少。如果沒有家里的資源,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我,這些都是我不該撇清的。
記:同樣是名媛,經(jīng)常有人拿您和關(guān)穎(臺娛樂圈名媛)來做比較。會不會覺得不開心?您與她的不同是什么?
穆:其實也沒有常常比較,因為完全不一樣。我當然是開心呀!能和大美人比較,又是比我有成就和經(jīng)驗的演藝工作者,是我莫大的榮幸。不過我們外表和領(lǐng)域都不同。
談入行經(jīng)歷:“臺灣綜藝圈收視率就是一切”
記:您參選了華裔小姐選美,還拿到了非常好的名次,當初為何沒有一下子就走進娛樂圈呢?
穆:其實選美就是好玩,是爸爸媽媽鼓勵我去的。當初我只擔心缺課沒辦法考試,有些學分要重修。所以得到名次后就趕快回去讀書了,書總要讀完的。
記:您讀過臺師大的翻譯研究所口譯組,現(xiàn)在也都還會接口譯相關(guān)的工作。這種工作與普通的中文節(jié)目主持相比,難點在哪里?有留學經(jīng)歷的人英文好不奇怪,但對口譯感興趣的好像并不多?
穆:是完全不一樣的領(lǐng)域,不過都需要很快的臨場反應,對語言的掌握度要夠。我一直知道自己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材料,大學畢業(yè)后苦思要做什么行業(yè)。大學學的是語言學系的本科,除非去教書,不然走翻譯算是比較活的行業(yè)了。
記:您也在溫哥華主持過五年的電視節(jié)目,當?shù)氐碾娨暪?jié)目風格與臺灣差異大嗎?后來加入臺灣娛樂圈,第一次跟吳大維主持“娛樂大風暴”就很上手嗎?
穆:是的,選美得到名次之后就開始電視節(jié)目和現(xiàn)場活動的主持。差異的地方很多,最大的差別就是溫哥華的華語電視臺沒有競爭,當然也沒有收視率(大笑)。這就差異非常大了,那幾年非常輕松愉快,工作也無壓力。加入臺灣娛樂圈之后,體會到收視率就是一切,不過壓力也是好事,會學習到更多。第一次和大維哥主持,上手不敢說,我就是在摸索,現(xiàn)在還覺得很幸運。
記:似乎大大小小的通告占滿了您的工作行程,對自己未來五年的事業(yè)規(guī)劃是什么呢?有機會的話,愿意到大陸發(fā)展嗎?
穆:現(xiàn)在的通告節(jié)目是起步,這兩年我學習到很多,接下來還是希望能以主持為主,戲劇我很期待嘗試,也有許多合作計劃,公司正在仔細考量中。我可是非常愿意到大陸發(fā)展,一定要更努力去!
人物名片
穆熙妍:原名潘欣欣,家族企業(yè)市值超過300億元新臺幣。從小留學加拿大,曾獲國際華裔小姐季軍。出道前從事專業(yè)英語口譯工作,也在加拿大“新時代電視臺”主持節(jié)目長達5年。在臺灣主持“娛樂大風暴”、“美味地圖”、“明周時尚”等綜藝節(ji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