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玄
劉兆玄卸任四個多月,首度接受專訪指出,卸任后馬英九仍很信任他,但他已不再搞政治。他坦承,當時退出,“并非完全沒遺憾”,但考量形勢已不適合再任院長,加上媒體的介入,“政治禿鷹”的覬覦,若不下來,連馬英九都有政治危機。
劉兆玄進駐文化總會辦公室已一段時間,擔任“總統(tǒng)府資政”、文化總會會長,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領(lǐng)頭羊”,他說,專心在文化、科技領(lǐng)域上做事,是當前的選擇。
劉兆玄仍非常憂心臺灣大事。他說,當前兩岸經(jīng)貿(mào)交流談判,雖然彼此都強調(diào)對等,但如果真是平起平坐談經(jīng)濟,為什么每次都是對岸給臺灣較多?可見“我們自認是談經(jīng)濟,對方卻在與我們談政治”,他提醒,“這是政治手法,如果純是經(jīng)濟手法,是要一毛一毛算的。”
去年月,馬英九指派劉兆玄到捷克參加哈維爾總統(tǒng)創(chuàng)辦的“論壇2000”基金會年度論壇,劉兆玄為臺灣處理金融海嘯的貢獻發(fā)聲。他說,當他說出臺灣經(jīng)驗,大家鼓掌叫好,因為美國花了幾千億美元、英國花了幾百億英鎊救金融,臺灣竟然只用一句話、一個政策“全額保險”就搞定,穩(wěn)住臺灣信心。
談到下臺,劉兆玄還原當時的政治形勢。八八水災后,媒體及各界指責救災不力,他在8月6日找馬英九懇談,希望花一、兩周到南部安置好災民后就走人,他還請馬英九為他的去留保密。
劉兆玄說,馬英九一開端不肯放人,后來雖勉為同意,但直到他宣布請辭前夕,還到他家要他再考慮;但他既已決定,就不會改變。
劉兆玄指出,卸任后他看清很多事,他沒變,當“部長”、“副院長”都是同樣風格,是媒體大環(huán)境變了。他認為,只要“政院”一有狀況、弱化,“政治禿鷹”就出現(xiàn),媒體名嘴介入政爭,原本他刻意不理會,但竟被說成傲慢,“我就不做了”。
劉兆玄仍為臺軍救災不力的批評叫屈,兩天動員五個營的兵力、五架次直升機輪流進入河谷救人,這不是救災如作戰(zhàn)嗎?“你們有看過中將指揮官坐在橡皮艇上救人嗎?你們有看過臺軍為了東部救災,從左營搭登陸艇出發(fā),繞過巴士海峽再逆向登陸嗎?我沒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