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現(xiàn)任者實績和弊案
從民調和輿論來看,林佳龍自夸的政績與民眾感受相去甚遠。盧陣營如能有效運作,也可奪回一定主動權。
一是經濟衰退民眾有感。臺中經濟近年來有所衰退,民眾感受到的是傳統(tǒng)市場生意變差、指標性逢甲夜市商圈蕭條倒閉、觀光產業(yè)淪為“關光慘業(yè)”。從數(shù)字來看,近兩年來市政府舉債近300億(新臺幣,下同),但經濟預算和表現(xiàn)不增反減。2017年,臺中市人均GDP為62.91萬元,“六都”第4;勞工平均薪資31529元,“六都”最低,全臺13名且低于全臺中位數(shù);與此同時,地價稅和房價因人口涌入與投機而飆漲。在《遠見》雜志的2018全臺縣市競爭力調查中,臺中總評同比從第5下降到第10,經濟就業(yè)第4、文教醫(yī)衛(wèi)第6、環(huán)保第14、公安消防第14、生活品質第7、地方財政第12、社會福利第14,林佳龍連任度支持度44.3%,倒數(shù)第3。在《天下》雜志縣市長排名中,林連續(xù)兩年全臺第16。此外,不少民眾認為空污、河川和道路的治理的宣傳“不上臺面”或不合或觀感,重“形象工程”而輕民生改善(如取消BRT公交系統(tǒng)等);在花博會、捷運綠線跳票等議題上,泛藍民眾批林“收割前朝政績,責任推給前朝”。這些都是盧秀燕可以做文章的領域。
二是林佳龍屢涉弊案傷民心。林佳龍上任兩年來,就鬧出市政府涉民調外包轉私囊、與德“一人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梨山疑似賄選餐會、施壓區(qū)長行政不中立,以及預算管考舞弊等諸多瓜田李下的問題,林對此不但缺乏誠懇溝通,甚至與野黨在議會大搞對立。此外,林姿態(tài)傲慢,又有“圖大位、心志不在臺中”和購買“抗空污豪宅”不與民眾共呼吸等事件,也拉大了與選民的心理距離。
不過,盧秀燕“佛系”戰(zhàn)法導致其議題操作力道不足或存在精確性瑕疵,很難實質性殺傷對手,甚至反而傷及自身選情??陀^上,由于北南兩端選情過于熱鬧,再加上林憑借行政資源掌控新聞管道,刻意封鎖負面信息和盧秀燕活動,讓臺中市選舉熱度始終未被抄高。但盧策略以反擊為主,無法像韓國瑜一樣動員有限的資源彌補其行程數(shù)量和曝光度的劣勢,沖高選戰(zhàn)氣勢,導致多數(shù)選民對其缺乏了解與期待,造成好感度高而支持度和看好度偏低的被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