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 圖源:臺媒
作者 王建民
蔡英文上臺執(zhí)政后,島內社會政治經濟與兩岸關系發(fā)展及島內民意均出現(xiàn)重要新變化。在這一新形勢與大背景之下,國民黨精英的兩岸論述出現(xiàn)積極、正向的新變化、新態(tài)勢,弘揚中華文化、“振興中華”與“終極統(tǒng)一”成為新的論述導向。
首先,國民黨精英對兩岸統(tǒng)一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表述。吳敦義出任國民黨黨主席以來,曾因過度強調“一中各表”,在大陸及國民黨內部引起較大爭議,而且外界認為他“反獨”口號有余,論統(tǒng)力道不足。今年以來這一情況則發(fā)生重要變化。2018年5月22日,吳敦義在國民黨中央宗教事務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上表示,依“中華民國憲法”增訂條文“最終目的是以統(tǒng)一為原則”。這種“終極統(tǒng)一論”受到廣泛關注。其實,這樣的法理邏輯是他一貫主張。2011年11月,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接受“立法院”質詢關于兩岸簽署和平協(xié)議問題時表示,以“自由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名義簽署。這個說法是以一個中國為前提,以統(tǒng)一為目標,和平協(xié)議的協(xié)商是推動終極統(tǒng)一??梢姡?ldquo;法理統(tǒng)一”或“終極統(tǒng)一”是吳敦義的重要兩岸論述,如今重新提議與倡導顯然具有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政治意義。這是一條堅持“憲法”與法治精神的正確論述方向與道路,值得堅守。
其實,近來國民黨精英層的兩岸論述普遍明顯向和平統(tǒng)一微調。馬英九前辦公室主任、現(xiàn)臺北市議員參選人羅致強日前表示,“希望在未來兩岸共同建立良善制度后走向和平統(tǒng)一”。前臺北縣長周錫偉也表示國民黨最大的失誤就是兩岸論述不敢講統(tǒng)一。另有國民黨人士表示,國民黨本土化并不意味著“去中國化”。
其次,近來國民黨精英與領袖重申或強調對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認同,意義重大,與蔡當局失去“去中國華”的“文化臺獨”形成顯著對比,也是對外界國民黨與民進黨“趨同論”的回擊。一直被認為是國民黨本土派代表或領袖的前“立法院院長”、國民黨不分區(qū)“立委”王金平在2017年“立法院”質詢時提出,“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與大陸之間有相同的血緣、言語、宗教、文化。做人要慎終追遠,我們不會因為政治原因而不認祖歸宗;認祖歸宗讓我們減少彼此之間的歧異,放大彼此的同,縮小彼此的異,沖突對立自然會大大的降低,有利于朝野的和諧,社會的團結”,強調“血緣認宗是兩岸的臍帶,中華文化是兩岸交流融合的橋梁”。2018年3月,王金平在“立法院”總質詢最后一天最后一個發(fā)言時,以他事先準備好的名為“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發(fā)言稿,強調“兩岸一家親”是當前兩岸關系下可被廣泛接近的“最大公約數”。他表示,若不局限于黨派之見,“兩岸一家親”的主張,和他的“認宗愛臺、漢魂臺魂”的理念,似乎可打破當前兩岸困局,找到可發(fā)展的方向,可實踐的道路。這中難能可貴的善意理性論述與主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