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黨朝勝
綠營自今年初臺灣“大選”之后便一再被美國“打臉”,除被逼宣布將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太平島被美國幕后操縱的南海仲裁案宣布為“礁”之外,還有很多尚未浮出水平的“讓步”。對此,蔡英文當局乃至整個綠營不但不敢有絲毫不滿,反而還甘之如飴,左臉被打還送上右臉。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綠營幻想借助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推行“抗中”路線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目的(不論其如何辯解),已在事實上形成新一波圍堵中國和平崛起的態(tài)勢。近幾年來,美國在中國周邊,尤其是在東海、臺海、南海從未消停。近期,美國的一些專家學(xué)者、政府官員、軍方人士等更是不斷強調(diào)臺灣在“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中的角色,甚至不惜一再給“臺獨”分裂勢力傳遞錯誤信息。美國海軍作戰(zhàn)部長理查森今年6月甚至公開表示,美臺軍事合作就是要確保“一旦臺海真有事,臺灣有能力抵御一段時間,讓美國有能力馳援”。大陸一再明確表態(tài)不放棄使用武力實現(xiàn)統(tǒng)一,這始終是“臺獨”分裂勢力的最大夢魘,美國軍方要人的談話,無疑會給綠營借助美國實現(xiàn)“軍事臺獨”的幻想。
綠營當然明白,既然有求于美國,就必須付出代價。據(jù)已公開信息,早在去年5月蔡英文“大選”前赴美“面試”,就不僅犧牲了其口口聲聲堅持的臺灣“自主性”,更有普通民眾的切身利益,至于已曝光的準備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當然只是其中之一。島內(nèi)輿論也早有猜測,綠營還會配合美國的南海政策,棄守南海傳統(tǒng)U型水域或“十一段線”,因為按綠營一貫立場,“臺灣國”僅含臺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金門、馬祖、南海諸島皆非“領(lǐng)土”范圍。只不過,這次美國在操縱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時,連帶將臺灣長期駐守的太平島也認定為“礁”,觸碰普通民眾的底線。鑒于普通民眾的強烈反彈,綠營才被迫作出抗議姿態(tài),但總體而言,綠營的舉動并不會違背美國的整體戰(zhàn)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