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在的位置:?臺海網 >> 新聞中心 >> 臺灣 >> 臺海鉤沉  >> 正文

汪毅夫:1979年之《臺盟代表大會側記》

m.dddjmc.com 來源: 中國臺灣網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汪毅夫。(香港中評社資料圖)

  香港中評社2日發(fā)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文章,以下為內容摘編。

  1979年秋季,同其他民主黨派和工商聯(lián)一樣,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在北京召開代表大會,臺盟總部正式恢復活動了!新聞界的老前輩李純青自謂“久矣不當記者,有點筆癢”,他老人家喜形于色,用新聞快評一般犀利、報章社論一般富于思辯的語言,寫下了可誦可讀、可圈可點的《臺盟代表大會側記》。

  李純青于1954年擔任臺盟總部第一屆理事會副主席,1977年10月?lián)螢榕_盟恢復活動而設立的臺盟領導小組成員,1979年10月在臺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臺盟總部第二屆理事會副主席。

  《臺盟代表大會側記》“先談臺灣的含義”。李純青說:“臺灣從屬于中國,大陸也從屬于中國,中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從概念史的角度來考察,李純青之說比起同年7月21日孫運璇在臺灣說的“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有‘中華民國’才能真正代表中國”有更深刻的含義且不帶錯誤的尾巴。臺盟總部領導小組組長蔡嘯在會議開始時的報告里號召盟員“要大力宣傳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精神和我國政府、國家領導人宣布的對臺方針政策”。《臺盟代表大會側記》有很生動的宣傳內容。如,“不接受社會主義可以,只要贊成統(tǒng)一,就包括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之內。我們政府領導人不是宣布臺灣社會經濟制度可以不動嗎?所謂不動,就是可以保持現行制度,今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尊重臺灣現實,也是這個意思”;又如,“臺灣有一曲‘天烏烏,要落雨’的民歌,里面有幾句唱‘阿公啊要煮咸,阿媽要煮淡,兩個相打弄破鼎’,代表們說:‘煮咸也好煮淡也好,半咸半淡也未嘗不可,就是不要弄破鼎’。”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李純青在文章臨末說,他希望有一天能夠在北京開一個兩岸政黨的會議,然后像1979年各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召開的代表會議一樣,會后“各挑一擔促進祖國統(tǒng)一的任務歸去”。2019年1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全國人大《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會上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xié)商,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達成制度性安排。我在現場聆聽,頗感振奮。這是40年前李純青等臺盟前輩、也是今之兩岸人民的共同期盼。祝愿兩岸各政黨、各界別的民主協(xié)商和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制度性安排功德圓滿!

相關新聞
汪毅夫:與生俱來的“政治面貌”

香港中評社29日發(fā)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文章,以下為內容摘編。   1947年11月18日,香港《華商報》“臺北12日航訊”報道:“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籌備會,于國父誕辰在本省北部某地,召開該籌備會第一次會員代表會,議決該同盟之綱領、規(guī)程草案,并發(fā)表時局口號、文件等。據悉,該同盟團結全省人民,為爭取臺灣省自治及響應全中國人...

汪毅夫:序《廈門吃海記(3)》

汪毅夫。(香港中評社資料圖)   香港中評社28日發(fā)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文章,以下為內容摘編。   閩臺海上有人的活動,自然會有閩臺的海上文化。在昔航海技術和海上交通運輸業(yè)不發(fā)達的年代里,漁民是海上最活躍的人群,他們的習俗、信仰、忌諱、交際、歌謠、傳說,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構成了閩臺海上的漁文化。   舉個細...

汪毅夫:“國軍70軍”與臺灣

圖一:館藏檔案《陸軍第七十軍解除臺北區(qū)日軍武裝之俘虜集中位置要圖》。(汪毅夫提供)   香港中評社27日發(fā)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文章,以下為內容摘編。   1945年10月,“國軍70軍”奉調進駐臺灣,于10月17日從基隆登岸,然后乘車、行軍...

汪毅夫:謝春木、李應章與臺灣民眾黨

汪毅夫。(中評社資料圖)     香港中評社22日發(fā)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文章,以下為內容摘編。   臺灣民眾黨的籌建工作始于1927年6月7日、6月10日召開的兩次“應否組織新政治結社討論會”。會議議決謝春木等5人負責臺灣民眾黨聲明書、綱...

汪毅夫:高家的三代書香

汪毅夫。(香港中評社資料圖)      香港中評社20日發(fā)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文章,以下為內容摘編。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高錕曾獲蘭克獎(英國)、貝爾獎(美國)、愛力生獎(瑞典)、尼可尼國際獎(聯(lián)合國)和諾貝爾獎(瑞典)等多項大獎,他是我炎黃子孫的光榮。   1933年,高錕出生于上海,幼年在上海度過。“據其在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