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8月29日訊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研究蔣介石對兩岸關系的連結(jié)性意義重大,尤其是研究蔣介石日記,是兩岸合作很好的平臺。
郭岱君被公認是蔣介石日記落戶美國并對外開放的幕后推手,她曾經(jīng)是“總統(tǒng)府”有史以來職位最高的女性文官,當時她擔任“總統(tǒng)府”笫一局副局長,為李登輝做英文翻譯的工作,也曾身兼“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
郭岱君表示,無論是蔣介石或蔣經(jīng)國,都做過一些錯的事,尤其是李登輝和陳水扁,在很多決策上,都傷害過國家民族,她希望政治人物能從歷史中學習,過去做錯的,不要重蹈覆轍。
郭岱君認為,研究蔣介石,對兩岸關系的連結(jié)性意義重大,尤其是研究蔣介石的日記,是兩岸合作很好的平臺,包括臺灣、大陸及香港的學者在看蔣介石日記時,大家心情其實是一樣的,換句話說,蔣介石的日記,把大家的心結(jié)合在一起了。
  對于蔣介石靈柩停放在臺灣,宋美齡葬在美國,郭岱君認為,這是做為重大歷史人物無可奈何之處,蔣、宋心里當然是希望在一起,她個人希望蔣、宋將來能夠歸葬在一起。 
  
  對于兩蔣遷葬回大陸的問題,郭岱君認為應該用平常心看待,尊重兩蔣本人當時的意愿以及蔣氏家族的想法,不需要用政治的考量來羈絆此事。 
郭岱君指出,蔣介石生前曾明白表示,希望葬在南京中山陵隨侍孫中山先生,甚至已經(jīng)在中山陵的下方選好了地點,據(jù)她了解,不論是宋美齡或是蔣緯國,都心系中國大陸,非常懷念家鄉(xiāng),因此遷葬的問題應該以人情、人性的角度來看待,并且尊重蔣氏家族的意愿。
對于民進黨“政府”時代“去蔣化”的做為,郭岱君淡淡地表示,政治上的運作,不是學術界所關心的,因為所有政治運作都是短時間的,如今有這么多的檔案公諸于世,尤其是蔣介石的日記,它本身就是理解過去各種政治、軍事、社會、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重要的資料,因此她認為應該用平常心,客觀地、謙卑地面對過去的歷史,并從歷史中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