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罷免”后,“在野黨”的局勢一片看好,但國民黨主席需肩負募款、選務提名輔選等重任,對于藍營各路諸侯來說,擔任主席是難以接手的燙手山芋。
此外,國民黨也面臨不少內(nèi)憂外患,包括兩岸論述至今尚未討論,各地黨部主委也因罷免連署案遭到收押,動彈不得;彰師大副教授劉兆隆受訪時分析說,“大罷免”國民黨雖然過關(guān),但是國民黨民代們已經(jīng)提前把明年的戰(zhàn)備糧草燒光了,2026年九合一選戰(zhàn)的糧草在哪里是一大困境。
“黨主席每個月要負擔中央黨部各種水電、租金、人事等開支約1億元(新臺幣)!”劉兆隆分析,藍營諸侯大多不希望將金主的錢用來填補黨務,而是為可能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部署。很多國民黨金主都是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老板,在美國“對等關(guān)稅”公布后備受沖擊,政治獻金更加困難。他認為,這些都是盧秀燕、臺北市長蔣萬安不出來選黨主席的深層原因。
不過,國民黨民代林沛祥也說,過去國民黨主席選舉很喜歡玩“眾星拱月”這一套,但如今選民早已看膩、不再買賬。因此,此次黨主席的選舉,不只是藍營各路諸侯的暗中角力,還會是能否帶給選民新氣象、新政治的觀察點。
如今各方對“在野”合作多有期待,且2024年藍白不合的殷鑒不遠下,未來無論誰參選國民黨主席,除了獲得黨員青睞外,也要讓選民感受到國民黨愿意解決兩岸論述、縣市黨務困難、籌措資金、選舉提名與“藍白合”等問題的誠意。選民將民進黨在“大罷免”的荒腔走板都看在眼里,也會以同樣的標準檢視國民黨,藍營高層不可輕忽。(來源: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