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5月19日刊發(fā)雁默撰寫的文章,題為《跪好跪滿 敗光家產》。文章稱,在美國關稅豁免期限內,賴清德近日受訪指出,“臺灣與美國關系很好,可是美國現(xiàn)在財政上確實出了一些問題……這攤到底誰請?不能每次都是你請”,言下之意,美國有困難,這攤臺灣地區(qū)請。
然而,在同一個專訪里,賴清德卻又公開承諾,出口貿易不會把所有雞蛋都放在美國。
文章稱,這番話令人困惑之處在于,“臺美”交往,哪一攤不是臺灣地區(qū)請?舉請客的例子是意圖自我粉飾,還是自我解嘲?
文章稱,如果賴清德擅自決定,這攤臺灣請,卻又誓言“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美國”,這是不是自相矛盾?
文章指出,按照其一貫的怪誕邏輯,賴清德的表態(tài)其實并不矛盾,只要認知臺美間“沒有下一攤”了,就茅塞頓開。這一攤,臺灣地區(qū)就將傾盡所有,跪好跪滿,敗光家產,幫助美國“再工業(yè)化”。
再者,所謂“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美國”,是變相承認對美出口必須削減,而最佳的削減之道,就是將臺灣地區(qū)供應鏈送到美國去。
臺當局行政機構秘書長龔明鑫已將這個答案公之于眾。他表示:“‘臺美’雙方合作可使美國再次偉大。”我們正在見證“臺美合作”一詞的含義如何轉變成“臺灣請客”。
文章稱,龔明鑫率團赴美,隊伍浩浩蕩蕩,堪稱全球最大“投資美國隊”,為世界示范正確跪姿——如何將敗光家產之舉,粉飾成“深化合作”。
文章稱,正常的邏輯是,如果這一攤臺灣地區(qū)把家底都拿來請客了,自然就不會有下一攤。
文章稱,臺灣地區(qū)只是菜單上的菜。賴清德不過是想借請客的比喻,偷換為并不存在的“臺美對等關系”。
文章指出,“臺美”貿易談判,島內從一開始就顯露出一種自殘傾向,先是搶著談,然后搶著送,唯恐賣臺賣不出個好價格。
一邊說“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美國”,另一邊強升新臺幣匯率助美出口,還承諾購買600萬噸天然氣助美出貨,鼓勵臺商對美擴大采購各種貨品對美示好。美財長貝森特大悅,稱“臺灣有非常好的提案”。
貝森特所謂“非常好的提案”到底是什么,賴清德與龔明鑫已表態(tài)得非常清楚,就是對美捐輸臺灣地區(qū)的金母雞——工業(yè)皇冠上的明珠,包含但不限于電子制造業(yè)。
文章稱,美國的對等關稅為全球帶來了隨機式的混亂,而各國都怕失序狀態(tài),美國形同自我孤立,戰(zhàn)略失分。因此,特朗普的應對之道就是趁亂掠奪那些軟弱的伙伴,臺灣地區(qū)則是最軟的柿子,不吃你吃誰?每一攤都讓你請。(來源:參考消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