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直指臺積電,最近揚言對臺積電祭出最高100%的關稅,引發(fā)島內高度關注。
據(jù)臺灣“中央社”2月10日報道,特朗普日前在共和黨策略會議上表示,近期將對外國生產的計算機芯片、半導體、藥品等課征關稅,“半導體產業(yè)離開了美國,跑去臺灣,臺灣約占芯片生意的98%,我們希望它們回來,不想補助它們數(shù)十億美元”。特朗普指的是美國前總統(tǒng)拜登政府依照美國“芯片法案”補助在美設廠的半導體廠商。特朗普接著說:“它們(指半導體廠商)有錢,不需要(補助)。它們需要的是(來美國的)誘因。這個誘因就是,它們不想支付25%、50%甚至100%的稅率”。此舉被認為暗示將對芯片課征關稅。
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10日報道,科技新聞記者高燦鳴撰文稱,特朗普威脅對臺灣半導體課征關稅可能是要求臺積電在美進行更多投資談判的手段,而臺積電亞利桑那廠迫于美國政府壓力,最終可能會在美國上市,該廠目前由臺積電100%控制,但未來臺積電總部的持股將逐漸減少,可能以某種技術和管理許可協(xié)議的形式進行。高燦鳴批評說,美國并沒有足夠的實力全部使用美國生產的芯片,臺產芯片的地位無法取代,此舉“不僅荒唐,還將沖擊美國在AI領域的競爭力”。
臺灣《工商時報》10日稱,針對特朗普的關稅舉動,臺當局經濟部門11日派副負責人江文若、“產發(fā)署副署長”陳佩利兩人前往華盛頓,了解特朗普團隊的真正想法,拜會美國相關官員及企業(yè)人士,帶回第一手信息。
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qū)主席方恩格10日在臺灣《中國時報》撰文稱,如果有一個問題最讓特朗普感興趣,那就是美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逆差。去年競選期間,特朗普就多次表示臺灣“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yè)。而為阻止美國對臺灣提高關稅,他認為臺當局有幾項選擇:一是更積極地尋求與特朗普溝通;二是從美國購買更多武器;三是鼓勵包括半導體產業(yè)在內的臺灣科技產業(yè)加強對美投資;四是從美國購買更多農產品及天然氣。文章最后說,無論臺灣計劃如何應對美國征收關稅的威脅,都應做好向特朗普政府讓步的準備。
臺灣《經濟日報》10日稱,臺積電原定去年12月為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一座12英寸晶圓廠舉行首批晶圓交貨儀式,后因特朗普勝選打亂規(guī)劃,“凸顯地緣政治學是臺積電一門重要課題”。文章認為,臺積電有高達65%的北美客戶,特朗普對臺積電課征100%的關稅,無疑會有損美國自己的企業(yè)。
臺灣《聯(lián)合報》10日稱,多數(shù)專家認為特朗普喊出對芯片課稅應是雷聲大雨點小,其真正目的是要逼迫臺積電增加在美國生產芯片比重,而且是越先進越好。照此趨勢,臺積電2納米以下先進制程赴美生產,幾乎已是擋不住的趨勢,甚至連臺經濟部門負責人郭智輝都暗示2納米制程遲早得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