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卷入京華城弊案,8月31日晚間,臺北市檢察單位將其聲押禁見。臺北法院9月1日下午開庭,直至2日凌晨,臺北法院裁定柯文哲“無保請回”。柯文哲走出檢察部門門口時向支持者喊話,稱這兩天“受盡壓迫凌虐”,強調證據(jù)顯示自己沒有涉案。判決結果一出,柯文哲的支持者們一片歡騰,而臺北檢察單位則表示將提出抗告。
柯文哲被裁定“無保請回”
自稱“受盡壓迫凌虐”
柯文哲被告發(fā)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涉嫌臺北京華城容積率弊案,8月31日0時30分被移送至臺北檢察單位接受訊問。但柯文哲的律師表示,因為當時時間已經很晚了,且柯文哲在此之前已經接受了長達17.5小時的“馬拉松式”訊問,沒有辦法繼續(xù)接受如此疲勞的訊問,因此主張拒絕夜間偵訊。然而,檢方態(tài)度依舊強硬,當即對其進行逮捕,并以他“嫌疑重大且有串供和逃跑等嫌疑”為由羈押禁見。相關訊問持續(xù)到凌晨約2點,柯文哲隨后在地下候審室過夜。
9月2日凌晨3時許,臺北法院裁定柯文哲“無保請回”,同案的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則羈押禁見。臺北法院庭審法官認為,檢察官舉證無法認定柯文哲犯罪嫌疑重大,因此2日裁定柯文哲“無保請回”,即檢察官或法院訊問被告后,不要求被告交擔保金保證自己不會逃,訊問完就請被告自行離開。值得注意的是,臺北地檢署當即表示將提出抗告。
分析認為,在對待柯文哲的態(tài)度上,臺北市檢察單位和法院明顯是“杠上”了,在他是否有重大嫌疑以及是否會逃跑的判斷上針鋒相對。
柯文哲在走出臺北法院時表示,司法單位如有疑慮,應以傳訊方式進行,而不是在清晨時搜查臺灣地區(qū)“在野黨”主席住處及“在野黨”黨部。他表示無法理解其目的是什么。
柯文哲指出,檢察官查扣手機和硬盤,再拿里面的資料編故事,并形容他在這兩天當中,“可以說是受盡壓迫和凌虐”。
柯文哲還說,在最后答辯的時候,他向法官說,所謂的京華城840%容積率,他當年作為市長,不應該過問單一個案。
“我當時完全沒有去過問,所以后來容積率達到840%,其實我完全不知道。后來媒體開始鬧這件事,我才第一次知道。目前所有的證據(jù)都沒辦法證明我干預過。”
臺北法院裁定柯文哲“無保請回”后,在臺北市檢察單位外守候的柯文哲夫人陳佩琪,感動落淚,感謝支持者。柯文哲也對法官表示感謝,“這一次真正辛苦的是法官,扛住了最后的壓力”。
不過也有臺灣律師認為,柯文哲還是被告,案件也可能有變數(shù),柯文哲仍然有被羈押的可能性。還有島內輿論認為,臺北檢調兵分四十幾路搜查民眾黨黨部,甚至連電腦都扣了,都沒有查到不法證據(jù),臺北檢方這次“丟大臉了”。
臺北市前副市長李永萍在接受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采訪時表示,臺北檢方這次的確“大翻車”,沒有成功羈押柯文哲,但這不代表柯文哲就可以在這個案子中全身而退,這個案子離結束還有很長時間。“根據(jù)我對臺灣地區(qū)行政體系及市政流程的了解,而且我也曾在臺北市政府服務過,我認為柯文哲要逃避圖利罪并全身而退的機會并不是很大。”
離開法院后,柯文哲與妻子前往民眾黨籍民代黃珊珊位于新北市的家中休息,并于當天下午1時許返回臺北信義路的自宅。被媒體詢問“臺北地檢署最快在9月2日提出抗告”時,柯文哲沒有回應,而是選擇快步走進屋內;不久后,陳佩琪從家中走出,并直接搭車離開。在被問及柯文哲夫婦為何沒直接返回住家,黃珊珊解釋說,這是因為這幾天媒體都在柯家門口守候,導致他們沒辦法出門,也影響到鄰居。

▲柯文哲
民眾黨黨內人士與“小草”支持
抨擊賴清德政治追殺
柯文哲“無保請回”,民眾黨籍民代再次站出來為他打抱不平。民眾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黃國昌猛批臺北檢方的辦案“荒腔走板”,他質疑,長達70小時的調查訊問,背后到底是誰在受益?
“小草”們(島內對柯文哲年輕支持者的稱呼)也連續(xù)兩天在臺北市檢察單位外聚集抗議,并在2日凌晨4點等到柯文哲后情緒亢奮。他們認為這是民進黨當局對柯文哲進行的“政治追殺”。
臺媒注意到,對于柯文哲遭羈押,賴清德一直沒有正面響應,只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尊重司法”。但有輿論質疑稱,有綠營背景的高雄一家飯店的容積率就高達1142%,遠超臺北京華城的840%,但為何高雄無事?“很明顯就是政治追殺和迫害”。
臺北市前副市長李永萍表示,這個原本可能讓民眾黨垮掉的危機,如今又重新激發(fā)起民眾黨的凝聚力,讓民眾黨暫時有了一個喘息的機會。“而且用司法這種很明顯的粗糙手段,不免讓人覺得賴清德在對付政敵上,把司法工具化、武器化,這會逼迫民眾黨和國民黨在未來的各種議題上牢牢綁在一起合作。”
民進黨傾盡全力“追殺”
柯文哲政治生命堪憂
島內媒體披露,檢方約談柯文哲不僅為調查京華城案,還陸續(xù)針對選舉政治獻金案、北士科地上權案、魚果市場、南港轉運站BOT共計五大案件全盤進行訊問。臺北檢方、“調查局”與“廉政部門”三大司法機關,這兩周以來聯(lián)手對柯文哲“窮追猛打”。
島內輿論認為,賴清德對柯文哲的追殺有兩大目的。首先是為了奪回臺灣年輕選票,其次是破壞“藍白合作”。賴清德上任后,面對在野多數(shù)民意表現(xiàn)強硬。國民黨和民眾黨“藍白合作”監(jiān)督民進黨,已是唯一能制衡民進黨的力量,如今民眾黨黨內大亂,“藍白”力量被撕裂,后續(xù)發(fā)展將牽動臺灣地區(qū)未來政局。
也有島內名嘴提醒,賴清德要小心節(jié)制權力,如果對政敵磨刀霍霍,必遭反噬。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勛表示,如果柯文哲和民眾黨能順利通過司法審查,那民眾黨就可以借此在一定程度上“鍍金身”,反而可以提升政治能量。
【來源| 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微信 作者|侯軍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