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格美”臺風肆虐,給臺灣南部造成嚴重災情。賴清德在臺風過境后,第一時間前往高雄市美濃區(qū)勘災,臺媒稱,深諳“臺風政治學”的賴清德,企圖擺脫之前“執(zhí)政”的負面批評,重新爭取民眾信賴。但回顧賴清德上任兩個多月來的表現(xiàn),不是聚焦民眾最關心的民生經(jīng)濟問題,而是為固權立威、四面出擊,讓島內政治斗爭愈演愈烈。
賴清德上任后,民眾支持度并不高,加上民進黨籍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涉貪遭收押,重創(chuàng)民進黨形象,賴清德要“鏟除異己”,但聲勢也受影響。此后,民進黨召開黨代會,盡管在10席中常委中,被視為親賴清德的派系共拿下了6席,但陳亭妃在遭受“正國會”和“新潮流”聯(lián)手夾擊下,仍然能夠異軍突起,而“蘇系”保有一席、“英系”兩席,民進黨內并不是“賴清德說了算”,反而綠營內部“反賴”暗流涌動。
賴清德上任以后,以迅雷的手段,將鄭文燦送進看守所,隨后島內政壇司法和罷免案件頻出,目標都對準藍白陣營人士,包括國民黨籍基隆市長謝國梁罷免案、國民黨籍新竹縣長楊文科涉貪遭起訴案以及剛剛退出臺灣民眾黨的新竹市長高虹安涉貪案等,尤其涉嫌在擔任民意代表任內詐領助理費的高虹安,一審被判重罪,最受輿論關注。它所牽扯的綠白恩怨及“2026”選戰(zhàn)版圖變化,或給島內政局帶來重大影響。
賴清德一面處理黨內派系紛爭,一面四處打壓,斗爭頻頻。島內輿論質疑,這是要藍綠白通殺嗎?賴清德如此行事,又能遂行其政治目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