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2月29日綜合報道 最近一再傳出因為民進黨不滿臺立法機構(gòu)負責人韓國瑜兩岸立場,很可能在“臺灣民主基金會”改選時,以民進黨掌握多數(shù)董事,讓韓國瑜無法擔任董事長。這個消息傳聞了幾天之后,在民進黨立法機構(gòu)黨團干事長、親近賴清德民代吳思瑤2月27日提出說明會依照慣例。
吳的說法是否代表賴的意志,而賴不扯韓國瑜后腿,是否也是擔心“民主基金會”未來立場難以控制?賴清德背后打著什么樣的算盤呢?

綠營下手卡韓國瑜任職?
親賴人士卻說:按照慣例
近日,綠營試圖阻撓韓國瑜擔任新任的“民主基金會 ”董事長。據(jù)臺媒報道,“臺灣民主基金會”為臺外事部門所設(shè)立,從2003的第一屆即循例由臺立法機構(gòu)負責人擔任董事長,但組織章程確實沒有明文規(guī)定如此。若民進黨在3月董事改選之后,握有多數(shù)董事席次,想要改變臺立法機構(gòu)負責人兼任董事長的慣例,不是不可能。而且由于該機構(gòu)在民進黨“執(zhí)政”下,已變味成為綠營私人“小金庫”與“認知作戰(zhàn)”的平臺,韓是否能接任“民主基金會”董事長,仍存在變數(shù)。
民進黨民代洪申翰26日就聲稱,在馬英九時期,該基金會“被用作兩岸統(tǒng)合工作”,直到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后才調(diào)整方向,因此“公民團體對韓國瑜確有疑慮”。當時一旁就坐著吳思瑤,但吳并未反駁洪申翰的說法。
因此,外界更認為民進黨很可能阻撓韓國瑜擔任“民主基金會”董事長,不只是國民黨對此不滿,甚至連社會輿論都沒有站在民進黨這一邊。“民主基金會”董事、國民黨前民代陳以信對此點出,不讓韓國瑜擔任董事長有三大錯誤,包括:違反章程精神違、違反基金會慣例、讓“臺灣民主”掃地等。
這三大錯誤很可能碰觸的民進黨痛處,尤其賴清德對于法制、規(guī)定、民主等規(guī)范非常在意,若要破壞以往的規(guī)定、章程,只為了“喬掉”一個不被民進黨喜歡的人,這對賴來說很可能不會這樣做。
吳思瑤27日就出面駁斥說,“是誰說韓國瑜無法接任‘民主基金會’的董事長?”她更說,韓國瑜既然是現(xiàn)任臺立法機構(gòu)負責人,他來出任是依慣例,也是過去長久以來的作為。
不會阻止韓國瑜按慣例上任?
賴清德背后打的什么算盤?
吳思瑤有民進黨黨團職務(wù)又是親賴人馬,吳的說法似乎透露韓國瑜出任“民主基金會”擔任董事長,應(yīng)是沒有問題。吳思瑤的說法是否代表賴清德的意志,賴清德背后又打著什么樣的算盤呢?
臺灣“風傳媒”27日報道稱,蔡英文當局8年來在兩岸事務(wù)上一籌莫展,對任何主張兩岸交流的政黨和人士一律扣上“紅帽子”,兩岸敵意不斷升高,卸任前還鬧出“2·14惡性撞船事件”,到現(xiàn)在還沒辦法好好處理。報道認為,民進黨根本不必擔心韓國瑜兼“民主基金會”董事長會做出逾越章程的驚人之舉,臺立法機構(gòu)若能緩和兩岸關(guān)系,賴清德應(yīng)該表示歡迎,“民進黨對韓國瑜有意兩岸交流,也不該反對,理由也很簡單,兩岸關(guān)系緊繃,能多一個緩沖區(qū)不是壞事”。
中評社28日文章也指出,“民主基金會”過去以從事國際交流為主,韓國瑜若出任董事長也不可能只專注在兩岸事務(wù),且賴清德5月20日上任之后,兩岸關(guān)系一定是越來越緊張,兩岸要交流更是難上加難。“民主基金會”若能另外扮演兩岸交流的角色,且批評聲浪讓韓國瑜承擔,對賴清德、民進黨來說也不見得是壞事,且未來民進黨還是掌握基金會多數(shù)董事席次,要控制韓國瑜在基金會運作也不是難事,若韓真的以此基金會頻繁進行兩岸交流事務(wù),民進黨又怎會放過此批評韓的機會。以目前狀況綜合評估,民進黨沒必要為了一個基金會董事長位置,背上違反民主程序的罵名。
